上海首富周正毅我有150億
徐迅

    中國有這樣一些人:個性堅毅、習慣沉默、財技精湛、資本力量驚人。在內地,他們潛龍入海;在香港,他們幾乎透明,因為他們要擁抱香江的豪華地産、資本和上市公司,並喜歡和以貴族後裔自居的富豪為伍。透過偽裝得極為複雜的外殼,讓我們領受一回“周公子”那令人驚訝的財技。

    一個戴卡地亞表、經常換名牌西服、齒白唇紅的41歲男人説,“我有150億資産。在上海我有第一輛法拉利,在香港我曾有3處豪宅,有寶馬7係、V12房車和本特利。我有一大堆股票,很多待售樓宇。我投資了農業、高校高科技、高速公路、賭船等。更隱秘的是,我有期貨交易席位並參股兩家證券公司、一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我還收購了上海2家上市公司、香港2家上市公司。雖然發家已快10年,可我早期投資的‘阿毛燉品’美食店每年還在貢獻數百萬的利潤……”

    這位簡歷上寫著“學歷大學”但自己親口説沒讀過太多書的男人,笑容可掬地強調:“但我不是富家子弟,父母沒有給我一分錢,現在死了,也不會欠誰。”他表示自己在上海一個月2000元就可以過日子了,現在做很多事都是多餘的。但不久前,他快手收購“香港建聯通”(0067HK)的動作令市場側目。為了這筆生意,他動用了20億港元。

     他就是周正毅,1961年4月生於上海楊浦,有著頗為經典的上海男人的笑容和抽煙時的眼光神態。

    周的財富曝光源自20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當時雜誌只給他5.5億的資産評定,排名94位。周沒有説什麼。在上海,他的低調和多元化擴張相映成趣,但在香港,他幾乎透明,因為他要擁抱這裡的豪華地産、股票、上市公司,並喜歡和以貴族後裔自居的富豪為伍。

    去年11月,周正毅以6180萬港元收購“香港盈榮集團”(1104HK)大股東“鳳麟家族”74%的控股權,之後,更斥鉅資收購“建聯通”59.98%股權,在香港再度買殼上市。當時“建聯通”凈資産有23.5億港元。這兩筆收購是內地民企在香港收購案例中的最大手筆。

    其實近一年多來,通過曲折的投資手法,周在上海的“農凱集團”旗下的多家公司已經介入在滬上市的“海鳥電子”(600634,現更名為“海鳥發展”)和“英雄股份”(A600844/B900921),加上香港的2家公司,周控制了4家上市企業,控制資産超過30億元。

    圍繞這些上市公司的投資越來越多:多個地産項目、農業食品、飲用水、高速公路投資、約900公頃的土地儲備、證券投資、銀行股東,以及在香港合夥經營的金公主號遊船。周正毅5月份高調地對香港媒體、基金經理大談投資理念,不經意把自己的家底透個底朝天。但在細節上,卻總是笑不作答(周正毅聲稱的五大産業如圖1所示)。

    

    介入股票、地産和金融

     1995年,不少大型國企上市,大量的職工股也開始流通,不少是櫃檯交易。周正毅説:“那時的企業員工都不相信自己公司會在股市上有好的表現,紛紛要錢不要股票,我們前後收購了幾十家公司的職工股。”這些股票大多2-3元就可以買進,上市後都有幾倍、十幾倍的漲幅。“有些公司花幾十萬、有些花幾百萬,最多的‘福建九州’花了2000多萬,後來這些股票個個漲勢驚人,其中‘格力’從2元多一直升到20多元。”周的太太毛玉萍也承認在當時股市上“賺了不少個億”。

    A股的歷史性機遇讓周正毅在資本市場嘗到了甜頭,其財富積累在經商十多年後開始了爆髮式增長。有了A股的經驗,他在遇到亞洲金融風暴時,立即調用數億資金在香港購入股價大跌的藍籌股“長實”、“和黃”等股票。後來這些大藍籌股價大漲,周正毅及時套現,有了數億港元的回報。“當時香港市場只有6000多點,誰敢買?我和太太就敢衝,買跌不買漲。”周正毅笑著説。

    1997年後期,手頭膨脹的熱錢推動他進入資本密集的高利潤行業—房地産。他把在香港賺來的錢投向上海,1997年10月成立“農凱集團”。他沒有走買地—規劃—建房—銷售的套路,而是選擇了收購:以每平方米6800多元的價格收購了上海中央商務區附近江寧路上的爛尾樓“興業大廈”(現名),該樓投入1億多再追加1億多完工,現價已升值近每平方米2萬元,市值超過5億元。他又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價格收購上海高尚區古北的爛尾樓“倫敦廣場”,追加億元完工,售價又升數倍。“非常厲害的漲幅,”周正毅感慨道,“幾年前看到做房地産套死很多人,我自己不敢投,主要以收購為目標,收購成本低。”

    後來他不時以極低的價格收購商鋪、爛尾樓盤。其投資原則非常簡單:非好不買。雖然收購爛尾樓手續繁多,但他喜歡做這類繁瑣的低價進、高價出的投資。

    1997年,周正毅在香港設立了新總部“佳運投資公司”,8月份以6200萬港元的摸頂價購入灣仔會景閣西翼頂層複式豪宅,一個多月後,再度花200多萬港元購入英國極品房車本特利,以努力進入新富豪行列。

    1999年4月,他又以8600萬港元購入渣甸山白建時道81號900多平方米的獨立大屋,並花3000萬港元豪華裝修,和香港富商劉鑾雄為鄰,在香港名聲大振。這時,周正毅“上海首富”的名號在香港傳起。

    如今香港樓市低迷,“會景閣”縮水至3000萬港元左右,“白建時道81號”市值僅為5800萬港元。周對此不置可否。

     後來,周又積極介入內地金融和證券市場,但手法含蓄。他通過旗下“東宏投資公司”投資“福建興業銀行”,作了第3大股東,該銀行在上海的總部買了周正毅的總部“農凱大廈”大部分樓層,大樓因此改名“興業大廈”。

    周再通過“農凱”投資2.1億元,在原“大連證券”改組後的“大通證券”中,以18.77%的股份坐上了10個股東中的頭把交椅。外界曾經傳“北大青鳥”通過“包頭浩宇科技”投資2億元,做了“大通證券”第一大股東,其實周正毅的位子更靠前。“我們投資金融業已經很久了。”周很早就在上海期貨市場擁有交易席位,一直從事期貨買賣,也有不俗的商業紀錄,最近更有傳聞説他會收購或大比例入股一家期貨公司。

    之後,周正毅又通過“農凱”和上海復旦、交大等多家高校合資經營“上海高校科技産業集團”。他通過“上海高校科技産業集團”出資1010萬元,投資了原名為“開封證券”的“富友證券經紀公司”,佔19.96%,做了第一大股東。行內人士表示,“富友證券經紀公司”在上海以創新、活躍著稱。周之後又介入“富友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他説自己已投資2億多元在15家企業,30%盈利,30%在投資階段,還有的在做市場。

    通過這些投資活動,周正毅手頭的地塊和地産項目激增。他提供給媒體的資料顯示:“福建興業銀行”原有的外灘金貿區地塊已成其“農凱集團”旗下“興力浦房産公司”的“興力浦金融大廈”;“海鳥電子”原有的“中山公寓”也納入麾下;投資2.2億元但一直沒有建成的“海鳥電子大廈”也歸其所有。另外還有“龍昌苑”、“聯鑫虹橋苑”、靜安區舊城改造地塊、曹家渡地塊等。“農凱”公佈的數據稱,該集團投資的物業達21萬平方米,投資額約14億元,總估值25億元。其中寫字樓8處,有5.5萬平方米;商鋪6處,有7.6萬平方米;住宅6處,約1.9萬平方米;其他約5.9萬平方米(比如周收購的虹橋附近的四星級飯店“逸和龍柏”)。

    周號稱還有土地儲備963萬平方米,大多在浦東蘆潮港人工半島和松江地區,“當時我們拿松江地塊,每畝20萬元左右,現在已經40萬元了。”他還拿到了上海到蘆潮港的滬蘆高速公路投資經營權,上海媒體説該項投資為2.5億元,但周表示將投資上海的高速公路44億元、輕軌30億元,回報率都在9%-10%左右。

    5月28日,周正毅與上海靜安區政府簽約,獲得靜安區石門二路17.64萬平方米地塊的舊城改造項目,涉及10000戶搬遷。周拿出“農凱集團”和在海外BVI註冊的“香港佳運集團”,投資額據稱超過50億元,這是周在上海房地産項目中首次以拿地的方式進行的大規模開發。在簽約儀式上,和黃大班霍建寧胞妹霍建華、為周正毅收購“建聯通”融資的“中銀證券”董事總經理馮志堅、“天行國際”老闆張德熙等風光人物均現身上海。

    除了金融和房地産,周正毅還組建了“上海農業産業化集團”和“上海小城鎮開發集團”,並擁有“華亭進出口公司”和“遠達進出口公司”,甚至大型國企“上海機械進出口集團公司”、“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也在其5大産業的名單上。至於如何獲得國企的控制權,他笑而不答,只是説都做得不錯,都賺錢。

    

    紅透香港的上海首富

    善用資本説話的周氏夫婦,收購“盈榮”和“建聯通”的手法並不創新。周正毅旗下在BVI註冊的Angel Field Limited,2002年1月以6180萬港元向“盈榮集團”大股東“鳳麟”收購74%股權(如圖2),每股作價0.418港元,較停牌價1.1港元折讓62%。這家公司從前交投清淡,2000年虧損1360萬港元,主要從事胚布加工和休閒食品貿易業務。1月28日收購消息公佈時,股價一度升至1.48港元。周曾聲稱維持公司現狀,但今年5月,“盈榮”改名“上海商貿控股”,毛玉萍擔任董事局主席。

    5月,周正毅再通過“中銀證券”融資,以15億港元向“和黃”、“愛立信”及多家瑞典投資者收購“建聯通”59.98%股權(如圖3),每股作價0.82港元,整體費用在20億港元左右,按4月30日未經審核每股經調整資産凈值為0.77港元,周的開價很具吸引力。

    為什麼收購這兩家公司?周正毅説:“我早就熟悉香港市場,入股‘盈榮’、‘建聯通’的目的是吸引人才,我現在不缺錢和項目,但缺人才。國內人才的腦子不輸港人,但職業精神不夠。我已通過收購‘盈榮’吸引了3位高管人員。”他承認自己品牌不夠,“在香港,有平臺才有人才,有人才才有品牌,品牌最重要。”他説自己再有錢,也不如大牌企業。

    “我會把上海的優質地産項目注入‘建聯通’,比如靜安區的項目要做3-5年,我們會把利潤裝到上市公司口袋裏。”他很有計劃的口氣給滿腹懷疑的香港基金經理增加了想像力,“我會謹慎投資,‘建聯通’內的高科技項目好的拿回來,不好的就賣。我們放資産進去,值10億的就放5億進去,我們不賺上市公司的錢,只賺市場的錢。”

    周表示全面收購‘建聯通’後,會有很多事做,“香港看好內地市場,我們會把握好上海的機會。上海的地産外國人都看好,都在投資,我們也應該做,但老外不懂,都喜歡在浦東投資,如了解上海的文化,就知道浦西才是上海房地産的核心地帶,主要是高檔樓盤。”

     他有點自得:金融風暴後,誰還會拿25億元現鈔去做收購?現在誰還會拿自己的生命去做?上個世紀80年代的酒樓裏個個都在談生意,現在沒人談了。“今天‘中銀’借錢給我做收購,是我符合條件,能借錢的企業也是有本事的,你看‘李超人’有1000億現金,也有1500億負債。”

    他頗清醒:“我現在的內地物業投資一年租金收入約1.6億,去年加上貿易和投資有2.7億的利潤。我現在都喜歡穩定,投資高速公路、輕軌,只有9%左右的回報,但我看好。以前我是1元賺10元,現在我要10元賺1元。”

    

    A股市場的“周公子”

    “周公子”與“徐工科技”(000425)。1996年以每股4.8元上市,流通股本才2400萬股。1999年時股價在8元左右,業績也一般。1998年每股收益約0.3元,但從此起步,到2001年10月創出50元的高價。2001年每股收益0.17元,流通股1.94億股,但2002年3月14日股價收在18.19元,大致相當於複權前的47元,漲幅接近5倍。在2001年股市大跌,指數跌近半的環境下,漲幅仍排名第2。

    從圖4上看,實力機構在1999年5.19行情時介入,一年內把股價拉升至34元,在2000年5月實施10送3.2轉增6.8,同時把“徐工股份”改名“徐工科技”。之後不斷拉動,吸引更多資金加盟,直至高位均嚴重套牢。行內專家指出,實力機構的成本在10元左右,其獲利早已回吐,套牢的不乏中小投資者。

    青海證券的黃碩(本刊撰稿人)指出,“徐工科技”股東人數僅5622戶,相對1.94億的盤子來説,戶均持股3.4萬股。在公佈的2001年12月31日十大股東名單中,9個都是持有法人股和國有股,前5大都是徐州的機構,只有第6大股東是“大通證券”,持有868.5856萬股流通股,佔1.75%比例。而“大通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是周正毅的“農凱集團”。

     收購“海鳥電子”和“英雄股份”。2000年9月8日,在上海南匯註冊僅1天的“上海東宏實業投資公司”以1.57億元從“海鳥電子”第一大股東“上海華成無線電廠”受讓2267.4萬股法人股,控制“海鳥電子”26%股權(如圖5)。2001年5月,半年未見動靜的“海鳥電子”把一些鐳射電子等低效資産轉讓給“東宏投資”,拿到8983萬資金,同時“海鳥”宣佈以5000萬收購“上海中盛房地産公司”70%股權,向房地産轉型。

    2001年4月底,“中盛”凈資産賬面值為3986萬元,70%股權賬面值2790萬元,但此次交易價5000萬,溢價較高。會計準則要求這筆費用的攤銷時間不許超過10年,因此“海鳥電子”每年需攤銷數百萬元。“中盛房地産”的股東為“華信投資公司”和“上海長寧區市政建設開發總公司”(持股3成),“華信投資”第一大股東是“上海興力浦房地産公司”,持有49.47%股權。“興力浦房地産”又持有“東宏實業投資公司”84.38%股權,這筆多重關係收購和資産置換的核心落到“興力浦房地産公司”,該公司股東為“上海農凱聯合投資公司”和“上海愛普樂珠寶貿易公司”,而“上海愛普樂珠寶貿易公司”股東除唐海根佔41%股權外,“上海農凱工貿有限公司”和“上海農凱聯合投資公司”分別佔39%和20%股權(有關“海鳥”的實際控股股東問題,參見附文《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所以,收購“海鳥電子”的真正控股股東是“興力浦房地産”。“東宏公司”只不過是收購“海鳥電子”的殼而已,負責裝填“雜物”,掩人耳目。

    “海鳥電子”有靜安區多塊舊城改造土地,加上“中盛房地産”的“中山公寓”,“興力浦公司”在外灘的“興力浦金融大廈”項目,“海鳥電子”可裝填的內容頗多。也給人以美好聯想,但行內人士表示,“海鳥電子”有可能成為“興力浦房地産”外灘項目的融資工具,畢竟“海鳥電子”流通盤只有3980萬股,價位在16-20元徘徊,可折騰的空間很大。同時,通過複雜的內部關聯交易,“海鳥電子”的賬面突增2000多萬收益,其置換出來的業績也是題材。而證券分析師更直接地表示,“海鳥”收購“中盛”,更多的是“華信投資”借此套現,而不是注入優質資産。

    然後是“英雄股份”。2001年11月22日,“上海輕工集團”把“英雄股份”、“英雄B股”8887.1916萬股國家股轉讓給“上海農業投資總公司”,佔總股本的29.18%,上海輕工集團還剩23.74%,是第2大股東。

    11月26日,“英雄股份”緊鑼密鼓通過資産、負債轉讓協議,向“上海輕工集團”轉讓“英雄金筆廠”等資産,賬面值為2.471億元,同時也把1.1825億元負債剝離,實際獲得1.2885億元資金。

    同時,“英雄股份”向“上海農業投資總公司”和“上海農業産業化集團公司”收購“上海大盈肉禽聯合總公司”100%股權,以及“上海聯鑫房地産公司”72.58%股權。2001年12月20日,新的評估報告顯示“大盈肉禽”100%的股權賬面值為7323.31萬元,評估值為9300.58萬元,增值27%;“聯鑫房地産”72.58%股權賬面值2395.54萬元,評估值4985.53萬元,增值108.12%。“英雄股份”收購兩家公司需要1.428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收購“英雄股份”的作價為每股4.73元,遠高於公司2.01元凈資産,收購總價為4.2億元。簽約第2天,“上海農業投資總公司”就付出1500萬元定金,年底又付了2.15億,2002年3月20日前付清全款。“上海農投”註冊資本僅5600萬元,2000年底凈資産才2.2644億元,收購資金卻達4.2億,超出《公司法》規定對外投資不得超過凈資産50%的規定。其果敢的做法令人猜測幕後的資金來源。

    消息人士表示,幕後資金來自“農凱集團”旗下公司“上海農業産業化集團公司”,即周正毅的5大産業公司之一。在追查“上海農業投資總公司”的背景時,記者無意中發現該公司已搬到周正毅“農凱集團”的上海總部“興業大廈”。

    筆者試過多種途徑,但查詢“上海農投”的資料很難。周正毅面對香港媒體和基金經理直接表示:“我已經收購‘海鳥電子’、‘英雄股份’。”只是“英雄股份”的所有公告上都沒有周正毅的名字和關聯企業(相關話題參見附文《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英雄股份”A股流通股只有2768萬股,B股流通股為9689萬股。2000年B股曾經從0.17美元暴漲至0.46美元,後來一年半又漲了5.7倍,達到1.14美元。A股也從10多元直衝20元以上。莊家色彩明顯。

    2002年3月14日,“英雄股份”漲停,成交金額4362萬元,排名第一,細看當日買賣“英雄股份”的營業部名稱:買賣金額排名第一的“富友證券”、第三“大通證券”都是周正毅參股的證券公司。2002年5月14日,“英雄股份”公告稱總部已經搬到上海江寧路188號興業大廈11樓,這是周的滬上大本營。

    雖然內地資本市場資訊透明度嚴重不足,但多重的交易脈絡仍讓我們看到其網狀的投資,很多資本在各種框架下流動,速度越來越快,産生增值,進而變成財富,我們習慣的規則在資本的力量下變化。

    周正毅説上市沒有挑戰,收購才有挑戰。“比如我看好‘海鳥電子’,有上海房地産概念,流通盤小,凈資産8000多萬,空間很大,配送後股東會歡迎。‘海鳥電子’的擴張能力很強,現在3000多萬股,以後擴到3億股,每股價格不會低於6、7元的。”

     他笑著説香港資本市場的玩法和內地市場的玩法不同,內地是上市公司越小越好玩,香港是公司越大越好玩,“但香港的增發、配售能力很強,有項目就可以拿到錢,是自由市場,內地則管得很嚴。”

    他説買殼的杠桿作用很強,可以拉盤,“你看我們收購‘建聯通’,有23億凈資産,你找個公司上市,要多少時間做到23億凈資産?只有收購才可以在2個月內做到。”

    周正毅用手在半空劃來劃去比擬,“收購中,每個動作都是10多億,很漂亮,再把好資産注入,遠比上市漂亮。這就是速度。”

    周在業內創造了不少紀錄,至少他偏愛的收購戰略可能會成為投資者的教材,為後來者提供馳騁滬港兩地資本市場的經驗和感受。“最好的投資是金融,”周正毅説。

    文中圖表由本刊編輯部製作。

    

    

    

    

    

    上海冒險家

    周正毅回避公眾的方式就是“不在媒體上見光”,但在和香港媒體團、基金經理見面時,他口若懸河,還不時妙語連珠。

    周説父親是工人,家裏有兄妹4人。他改變生活的慾望很強烈,17歲就出來打工了。先開小餛飩店,1980年設攤賣廉價服裝。他在廣東、福建等城市穿梭,自己提貨、出貨、運輸。

    後來與大多數做香港夢、日本夢的上海人一樣,太太毛玉萍去了香港,周則在1987年赴日留學,其實是打工。有媒體説他主要是做帶貨生意,把日本需要的帶過去,再帶回來暢銷貨,“主要是章光101生發水”。總之,其財富源頭和那個年代的需求有關,並充滿了淘金者的冒險精神。

    1989年,周正毅回上海開設“美通飯店”,經營新式餐飲,之後又經營桑拿浴室和卡拉OK,這些都是當時上海灘的時髦生意,毛玉萍則一直經營地毯業務。此時,他們悄悄購買了上海首部法拉利轎車。

    毛玉萍在香港的生意做得也很熱鬧。1992年她首付80多萬港元再分期付款,購買了北角海峰閣一個價值400多萬港元的單位。這是周氏夫婦在港首次投資,當時香港地産不斷爬升,他們認定有機會。

    1992-1994年的周正毅故事基本上是空白,很多無法知道的秘密在這裡停頓。

    1994年,實力已經不俗的周氏夫婦回到上海,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美食街黃河路,一擲千萬買下一棟5層樓房,豪華裝修並開設當時頗為高檔的“阿毛燉品”,經營各種特色菜肴、燉品,靠美食和奢華一炮打紅上海灘,年盈利1000萬。也就在這一年,周正毅以貝里斯護照在香港和太太合力開設公司,開始了他們的跨國企業生涯。

    

    

    

    

    

    

    豪門夫婦的生活

    周正毅説自己是地道的上海生意人,喜歡名車、豪宅和名牌衣服。“以前發點財,都戴13鑽手錶,現在我的只有幾顆鑽石,”他揚了揚腕上的卡地亞表。“社會在改變,以前都喜歡金戒指,裝修房子都是鏡子,現在都沒有了。”

    他的信條是: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和金錢,活著沒錢不行,有錢了沒命了也不行,“我做事很謹慎,誰會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隨便做事?”

    其“農凱大廈”的辦公室裝修得古典、寫意,初看有點像精緻的書房,但每樣東西都價值不菲,且多少流露出穿金帶銀的上海習俗。但精緻之間沒有懶懶散散,充滿了威嚴和掩藏的雄心。令人驚異的是辦公室門口正對走廊是供奉關公的貢臺,3尺高的關公是大師手筆的作品。地上有個蒲團,上面燃著一支香。

    問周正毅你每天拜關公嗎?他笑笑説自己喜歡風水,“一直拜關公”。

    他和太太一直同進同出,兩人都是香港狗仔隊的熱門人物:一會兒在哪大灑金錢購物了,一會兒周太太戴了11克拉鑽戒,一會兒説兩人都喜愛LV手袋、CD套裝,一會兒又説周正毅有輛林寶堅尼超級跑車。2000年他們的渣甸山豪宅被竊賊光顧,失竊130萬現金。2001年毛玉萍一擲600萬港元,在銅鑼灣開設3層高的美容美發中心……周正毅和香港明星的緋聞也在增加兩個人的知名度。

    這一切充肆了一對豪門夫婦的生活,令來自內地的民企富豪們,在物質化的香港變得生氣勃勃,多姿多彩。

    

    

    

    周正毅的“自相矛盾”

    本刊研究員 曾學成/文

    關於“海鳥發展”(600634,原“海鳥電子”)。根據該公司2001年度報告,公司控股股東如圖6所示。但根據上海市工商局提供的資料,“上海愛普樂珠寶貿易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為“上海農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持有80%股份,“上海農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周正明和周正毅(如圖7)。

    據香港媒體報道,周正毅對香港媒體稱已控股“海鳥發展”。這説明要麼是“海鳥發展”在2001年度報告中披露不實資訊,要麼是“海鳥發展”的控股股東已發生轉移但沒有及時公告。

    關於“英雄股份”(600844)。該公司在2001年度報告中披露其控股股東為“上海輕工控股(集團)公司”,同時披露了國有股劃轉至“上海市農業投資總公司”。“上海市農業投資總公司”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是上海市政府十大專業投資公司之一。因此“英雄股份”的控股權仍然屬於國有股東。

    但據香港媒體報道,周正毅對香港媒體公開宣稱已控股“英雄股份”,這與“事實”不符。“英雄股份”股權比較集中,周正毅不可能通過其他方式控股“英雄股份”。

    究竟是周正毅宣稱不實,還是“英雄股份”公告不實,或是“上海市農業投資總公司”與周正毅達成某種協議,而這種協議目前投資者並不知道?

    《新財富》 2002年11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