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體制改革重於貨幣政策改進  

    當前,貨幣政策目標不能順暢實現,潛在資金不能靈活地轉化為現實的貨幣供應量,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出現體制性梗阻。如國有商業銀行出現體制性的貸款乏力,偏好于持有大量國債;利率沒有市場化,貨幣政策傳導信號失真;金融市場不健全,貨幣政策傳導路徑偏窄等,這都表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病症”,需要醫治。

    

    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在穩步發展,一些重要指標超過預期。這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結果,其中也包括貨幣政策做出的貢獻。貨幣政策方面,最為各方關注的指標是:上半年貨幣供應量總體看有提高,對支援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如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4.7%;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2.2%。同時,金融機構經濟效益有所提高,6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結益同比增加幾十億元。

    

    上半年金融運作的主要特點也是取得成效的原因:一是外匯佔款仍是投放基礎貨幣最主要的渠道。從基礎貨幣供給的貸款、再貸款和結售匯渠道看,外匯佔款增加較多,成為主渠道。這反映出我國經濟生活中,對外開放部分作用在繼續增強,貢獻度也在提高。二是央行調控商業行信用規模的力度保持穩定。商業銀行扣除6%的法定存款準備金之後的備付金比率,近幾年始終保持在7%左右。三是利率政策著眼于擴大信貸,保持著低水準。6月末,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04%,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95%,分別比年初下降0.32和0.19個百分點。貨幣市場利率持續穩步下降,1998年初為8%左右,目前已降為2%左右。四是金融機構外匯貸款扭轉三年來持續下降的態勢。截至6月末,金融機構外匯貸款餘額近千億美元,同比多增加近百億美元。當然,這與外匯儲蓄穩步增長分不開,6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餘額同比增長3.8%;其中外匯儲蓄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3.3%。五是人民幣跟隨美元走低,6月末,人民幣相對於主要貿易夥伴的貨幣平均下跌5.4%,同期人民幣對日元和歐元的雙邊匯率分別下跌9.7%和11.4%。這對出口應當是有促進作用的。

    

    今年上半年宏觀經濟政策突出了一個“穩”,政策執行始終保持了年初預定的力度,沒有出現大的調整。貨幣信貸的穩定增長與經濟的平穩增長同時持續出現,這是比較少見的。

    

    貨幣供應結構性偏緊的問題不容忽視

    

    當前資金結構性供求不平衡問題引起各方關注。主要表現,一是部分中小企業貸款難;二是縣域經濟尤其是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服務嚴重不足;三是農民貸款難問題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貨幣流動性(M1/M2)的角度看,2001年增量貨幣流動性比例為33.2%,降幅達16.5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為36.25%,比去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流動性有所下降,這一點又反映出結構性偏緊中存在總量偏緊的因素。

    

    正因為如此,當前的通貨緊縮趨勢,比如出現居民消費價格從2001年11月份以來,連續8個月負增長情況,要全面把握其産生原因。一方面有正常的價格下降因素,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下調了50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取消了一部分商品的進口配額的原因;技術進步使商品成本進而價格下降;農民購買力低、消費少等原因。另一方面,也與供大於求總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失業增加和貨幣供應結構性偏緊等需改進的因素有關係。

    

    物價水準如果繼續走低,會不利於勞動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不利於企業發展,也不利於提高金融機構的資金收益率。因此,“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積極點,積極的財政政策要穩健點”,這個提醒是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金融管理當局正在設法解決貨幣供應中存在的結構性偏緊問題。如鼓勵金融機構增加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支援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增加對農産品加工和流通的龍頭企業的貸款;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分支行提高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支援力度,如實行利率浮動幅度;穩步發展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和助學貸款;完善出口退稅賬戶託管貸款業務以及完善公開市場操作模式等。這些措施或思路都是必要的,有益的。當然,制定貨幣政策,應重引導,重信號,重企業反饋;不能過於看重貨幣量規模,也要防止行政干預式調控。

    

    根本問題在於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近年貨幣政策方向是正確的,但貨幣政策目標並不能順暢實現;潛在的資金供給量很大,但並不能靈活地轉化為現實的貨幣供應量。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出現體制性梗阻。比如説,國有商業銀行出現體制性的貸款乏力,偏好于持有大量國債;利率沒市場化,貨幣政策傳導信號失真;金融市場不健全,貨幣政策傳導路徑偏窄等。這些問題都表明瞭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病症”,需要醫治。總之,金融體制改革比貨幣政策體系改進更為重要。

    

    金融體制改革早已經形成了全面規劃,但付諸實施不是很容易的。近期有什麼辦法?我認為,可以借入WTO之力,推動金融機構競爭;借各方對政府解決市場失靈的要求,培育、扶植有信譽、有競爭力、有市場發展前途的各類金融機構;借強調民間投資重要性的共識,強化金融市場調節功能;借各方對金融體制性萎縮的批評,反思在清理、整頓金融秩序中的方式、力度和效果。總之,金融體制改革,既要防範金融風險而強化監管機制。(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 李曉西)

     中證網 2002年7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