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15%的股權將劃歸“洋股東”  

    來自中國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的最新消息稱,包括花旗銀行在內的多家外資銀行正與這家銀行進行實質性接觸。最遲不超過今年11月底,交行15%的股權將劃歸“洋股東”名下。

    

    中國建設銀行行長張恩照也在近日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透露,這家國有商業銀行引進外資戰略性投資者改善股權結構和經營結構的計劃,已經引起了幾家國際性大銀行的濃厚興趣。

    

    分別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浦東發展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也在此前傳出正與跨國金融集團商洽入股事宜的消息。

    

    這意味著,國際金融資本欲做中資銀行“洋股東”的意圖越來越明朗,其選擇的對象也從地方商業銀行和規模較小的股份制銀行,迅速蔓延到包括上市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和國有銀行在內的大型商業銀行。

    

    去年年底,匯豐銀行以8%的比例入股上海銀行,成為這家股份制銀行的三位“洋股東”之一。此後,匯豐又相繼與民生銀行、北京市商業銀行等就入股問題進行了洽談。

    

    在通過設立分行積極布點內地的同時,匯豐何以又對參股中資銀行興趣十足?匯豐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林熙表示,內地商業銀行網點眾多,外資可利用其優勢快速推廣先進的産品。另一方面,“外資銀行業可以借參股跳過很多限制,從而進入內地銀行業”。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鄒平副教授指出,外資參股中國商業銀行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一個雙贏的選擇。

    

    對於外資銀行來説,他們瞄準的是可以産生高利潤、競爭環境又相對寬鬆的金融市場,力圖通過合作的方式彌補自身在營業網路、人民幣資金、客戶資訊等方面的不足。對中資銀行來説,引入外資不僅可以改善目前銀行的股本結構,補充銀行資本金,健全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更可以進一步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經營方式和先進的金融産品。

    

    根據中國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入世5年後將取消所有現存的對外資銀行所有權、經營和設立形式,包括對分支機構和許可證發放進行限制的非審慎性措施,但現階段外資銀行進入中國仍然受到一些限制,使得外資銀行在中國佈局的戰略構想暫時只能通過參股中資銀行來實現。

    

    來自權威部門的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有10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90家地方性商業銀行,它們大多數與外資銀行有過類似的接觸。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程度的加深,一直被視為開放“禁區”的國有商業銀行也開始向外資招手。“其實國有銀行的歷史包袱更重,不良資産問題嚴重,他們引入‘洋股東’的慾望也很強烈,並希望能借此提高自身的綜合管理素質和管理技術,增強國際競爭力。”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金德環説。

    

    據悉,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目標是成為國家控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而引進外資或上市都可作為改變股權結構的主要途徑。業內人士認為,交通銀行此番引入外資,將會為日後四大國有銀行的股份制改造提供參照。

    

    但此間金融專家同時表示,作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採取的一種過渡性手段,外資參股中資銀行的熱潮並不會延續太久。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鄒平副教授説,5年後外資銀行將在中國金融市場獲得完全的國民待遇,屆時可能會更多地選擇設立分支機構的方式,實現其在中國的戰略擴張。

    新華社 2002年7月2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