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金茂擔保 建行坦然面對十億風險  

     “那只是件小事,我們的金融創新服務才剛剛開始。”4月29日,建行上海分行信貸經營部總經理唐恩光談到建行為金茂發行企業債券提供擔保時,言語間平靜而自信。

    4月28日,全國首只由商業銀行提供不可撤銷擔保的企業債券——金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債券正式發行。發行規模10億元人民幣,為期10年,固定年利率4.22%,信用級別為AAA。

    與可轉換債券相比,企業債券有更高的信用度,具有更強的融資能力。但是,提供擔保的銀行所承擔的風險更大。

    對此,本期債券的主承銷商、中信證券債券部副總經理施堅説,建行的金融創新説明中資銀行的分業經營模式在市場運作下有所突破,“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開始向國際接軌了。”

    10億元的風險

    “建行的擔保對我們發行企業債券非常重要。”還在北京參加發行儀式的金茂集團總裁辦公室主任吳林在電話那頭很激動,“正是金融創新的突破,才使我們們有機會再度合作。”

    據吳林介紹,本期金茂企業債券年利率為4.22%,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還本。比起目前僅1.98%的銀行1年期利率,以及2.41%的國債平均收益率,4.22%的固定年利率可謂相當誘人。

    “本期債券是2002年獲准發行的第一隻企業債券,也是首次由商業銀行提供擔保。”參與發行全過程的建行浦東分行行長助理葛文傑剛説,建行上海分行此次為金茂提供的不可撤銷擔保,在國內尚屬首次。這意味著,債券到期時發行人如不能全部兌付債券本息,擔保人將主動承擔擔保責任。

    銀企關係深入有利於金融服務創新。葛文傑説,“最早還只是基本的清算業務,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後,得益於建行對金茂大廈建設的鼎立支援,銀企關係進一步加深,合作內容也開始多樣化。”在聽説金茂準備申請發行企業債券後,建行認為拓展與優質客戶的關係,提供為客戶度身定做的金融創新品種迫在眉睫,於是主動考慮提供擔保,並得到了總行與央行的支援。

    中信證券債券部副總經理施堅告訴記者,建行的金融創新反映了國內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意識,“商業銀行的功能急需擴展,留住優質客戶成為首要目標。”此前,企業發行債券一般是財政擔保或者同類企業集團相互擔保。

    建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其實擔保本期債券的擔保費只佔建行收入的很小部分,“但是整個企業債券市場的潛力非常大,建行此舉就是在積累今後該類業務的信用點。”

    激活企債市場

    “國內資本市場的功能現在還沒有充分展開”,葛文傑面對記者,抬起雙手比劃著説,“在國債市場和股票市場之間缺乏一個過渡,那就是企業債券市場。”據悉,國外企業的融資方式往往以直接融資為主,也就是靠企業發行債券和企業上市兩種方式募集資金。國內由於直接融資渠道尚不通暢,企業依賴間接融資———銀行貸款的情況比較多。

    目前,國內企業要發行債券,除了像三峽、鐵道等大型建設項目由財政擔保外,一般都是由同類企業集團擔保。由於發債資格主體審核很嚴格,市場又往往對擔保的企業缺乏了解,所以很容易造成企業發行的債券評級不高,導致發債成本過高,以致很難融資。 “相比同類企業集團,商業銀行無論是在信譽、品質,還是在現金流、風險管理等方面都明顯佔優。”施堅説,由商業銀行擔保企業發行債券,是分業經營模式在市場運作下的突破,“以前央行為防範金融風險,防止兌付不力時銀行購買點受到衝擊,往往限制商業銀行為企業發債提供擔保。”

    “現在央行則鼓勵中資商業銀行為優質客戶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唐恩光表示,“監管方面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

    證券界人士分析,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放開,優質的民營企業完全可以成為企業債券的發行人。民營企業往往更加注意成本管理。如果他們認為發行債券的方式要比向銀行貸款更有利,只要符合條件,完成可能成為企業債券市場上一支活躍的力量。

    挺進中間業務

    “我們的危機意識很強。中國加入WTO後,利率市場化是遲早的事,到時候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將大大縮小,我們必須找新的收入來源。因而,非利差收入的産品創新非常重要。”葛文傑從銀行自身的發展方向剖析。有材料顯示,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有將近90%的收入來自於存貸款利差。而國外銀行正好相反,70%的收入來源於所謂的“中間業務”———由於國外存貸款的利差很小,單純靠存貸款業務的收入很有限。 葛文傑舉例道,“拿建行浦東分行來説,目前2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中間業務,涉及國際結算、外匯買賣結算、擔保業務等品種,其中有相當比例與融資有關。”

    4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為進一步落實《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詳細説明瞭9種中間業務的構成,其中對擔保類中間業務,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備用信用證、各類銀行保函等有明確規定。施堅點明個中意義,“擔保企業發行債券是銀行中間業務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此舉説明國內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開始與國際接軌。” “國際接軌就有國際競爭,外資銀行確實對我們造成了很大壓力。”葛文傑説,“國內商業銀行要提升服務品質,與外資銀行展開競爭,就要針對目標客戶,為客戶度身定做金融創新的服務品種。”

    對此,唐恩光對記者講,“優質客戶本身對銀行的成長相當重要,商業銀行的營利模式有時還有賴於他們的提示。”他表示,國內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就在於熟悉本土文化,“擔保企業發債只是第一步,中間業務的市場還很大。”(王力為)

    《新聞晨報》 2002年4月3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