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業銀行誕生  

    2001年11月12日,江陰、張家港、常熟市三家農村商業銀行掛牌成立,這不僅標誌著我國農村金融體制的重大突破,而且意味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南京會議”

    王自忠是新成立的張家港市農村商業銀行的董事長,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現今他回憶起那場中國金融史上重要的改革,依然激動和興奮。

    農村信用社的改革最早要追溯到1996年。1996年國務院頒布的33號文件確立了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為基礎,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協作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脫離隸屬關係,政策性銀行職能也從農業銀行分離出來,增設農業發展銀行的分支機構。而且還提出在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組建農村合作銀行。

    1998年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在山西繁峙召開會議,決定在江蘇省選擇11家農村信用社進行統一法人治理改革。

    而2000年由朱鎔基主持召開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座談會最終促使農村商業銀行誕生,在這次會上作為一個來自基層信用社的主任,王自忠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據王自忠回憶,在南京召開的這次座談會上,他提出組建區域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意見。最後,會議確定在有條件的地區組建股份制銀行,朱鎔基同時強調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據不同的經濟發展水準區別對待。

    隨後確定成立農村商業銀行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所在地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1萬元以上;二、農村信用社有效資産大於負債,資産總額在10億以上;三、註冊資本金不得低於5000萬,股東必須用貨幣資金入股;四、不良貸款比例25%以下,其中兩呆貸款比例在10%以下,資本充足率8%以上。

    張家港成為幸運兒

    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張家港成為第一家。之前,張家港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已達41億元,貸款達29億元,其中投向農業的貸款比重很小,比例為5%,但已超過了第一産業佔GDP的3.5%的水準。不良貸款比例為11%,資本充足率也遠遠超過8%。

    原來張家港農村信用社共有社員29651名,入股的金額平均為每股414元。在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時,根據“自願入股、自願退股”的原則,願意繼續參股的社員,就要擴股,參股金額至少不低於1000股;願意退股的企業,按照清産核資後,農村信用社的資産共有100多萬,每股分紅利1000元。

    組建後的農村商業銀行,股本金為8800萬,法人股為1600萬,佔總股本的18.18%,共有12個法人股,最大的股本為420萬;自然人股為7200萬,包括銀行職工,佔總股本的81.82%,職工股共2160萬,按照規定職工的股金不能超過自然人股的25%。

    以張家港為例,入資參股農村商業銀行的企業全部都是民營企業。江蘇國泰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張家港行前十名法人發起人之一,股份總額為100萬,佔總股本比例1.136%。國泰國際屬於省級外貿企業,是江蘇省23家重點企業之一。該公司的出口量幾乎佔了張家港市出口量的一半。據該公司的有關人士介紹,該公司的發展方向是將國泰建成一個集貿易、實業、金融為一體的綜合商社。目前該公司已投資于南京中信證券。

    至於參股張家港市商業銀行的目的,該公司有關人士説,國泰參股農村商業銀行,可以利用銀行在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業優勢,促進國泰貿易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在公司需要資金支援時,可以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得到支援。他認為,現在金融業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根據國際上大型跨國公司的經驗,一個企業在經過初期發展之後,如果不通過金融運作是很難做大的。

    現代化的經營理念

    王自忠説,他們的辦行方針就是為股東服務,為地方經濟、轄區內農業、農戶服務,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為中心,倡導風險管理、科學管理、人才培訓,力爭把農業銀行辦成一流的銀行。

    同時他們也為自己確定了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力爭在2004年存款達到70億,貸款達到50億。同時要加大中間業務和國際業務的發展,爭取在2004年國際業務和中間業務收入達到總收入的40%。3-4年之後爭取上市,並積極吸引外資參股。從他們的遠景規劃,可以看出他們現代化的經營發展理念。

    王自忠認為,農村商業銀行是今後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從根本上解決了體制問題,使銀行利益和股東利益直接掛鉤,適合經濟發展需要。應該在經濟發達地區,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推廣。(劉彩娜)

    《中華工商時報》2002-4-16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