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融資融券破冰:機遇風險並行 投資者宜慎行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7 月11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新上市公司陸續亮相,特別是超級大盤股中國銀行上市交易後,A股市場的資金供給成為各界關注的問題。而作為有效解決該問題的融資融券業務,經歷了市場的廣泛爭論後終於與世人見面。

中國證監會日前出臺《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宣佈將於8月1日起實施。作為配套規則,《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內部控制指引》也同時頒布。專業人士認為,辦法的推出意味著融資融券業務即將在國內證券市場啟動,它不僅解決困擾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問題,更預示著內地證券市場將發生一次重大的交易制度改革。

意義何在

融資融券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出借證券供其賣出的經營活動。通俗地講,就是證券信用交易,刨舌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和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四種。

融資融券業務由於以信用交易為基礎.具有資金杠桿作用,所以它的出現首先解決的是資本市場的資金問題。廣州萬隆證券諮詢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融資融券業務可以給二級市場帶來資金和股票多次利用的複利性質機會,提高資金的流動性,加大市場的入市資金,同時也為銀行中累計不少的流動性釋放到股市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據介紹,首批進行融資融券試點券商就有望給市場帶來約80億元的增量資金。

廣州萬隆認為,融資融券者往往也是市場中最為活躍的交易者,對市場機會的把握,對資訊的快速反應,和對股價的合理定位都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所以融資融券成為價格發現功能實現的主要推動力量。

而東吳證券分析師曹妍則表示,融資融券業務一是滿足了投資者多樣化的投資需求,為投資者提供新的風險管理工具:二是有利於增強證券市場的活躍程度,平滑市場價格波動,改變證券市場只有漲時才能賺錢的"單邊市"的狀況,形成證券市場內在的穩定機制。

券商兩極分化

據悉,證券會發佈《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後,一些證券公司發佈公告表示積極申請開展該業務資格。市場預計初期將會有3到5家證券公司獲批。目前被市場看好的有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等實力雄厚的證券公司。特別是由於中信證券引入中國人壽集團和中國人壽股份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凈資本規模達到業內第一,7月3目在辦法出臺前一天股價增幅達到8.59%。

辦法要求,試點券商應該具備已被證券業協會評審為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最近6個月凈資本均在12億元以上、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方案已經證監會認可等七項條件。

廣州萬隆認為,由於融資融券本身的許可證制度和規則,這一業務的推出必然將加速這一行業的兩極分化。首先,許可證制度無疑將使得規模實力較好的券商能夠優先開展這一業務,中小券商則無緣觸及;其次,融資融券的規模和券商本身的凈資本是緊密相關的,這就決定凈資本大的券商能夠提供更大的融資額,這將促使很多機構等大客戶考慮到自身的融資融券需求而逐步流向大券商。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活躍的券商有118家,而具備辦法要求的只有13家。可以預見,券商內部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將最終出現。

投資者慎行

辦法出臺後,有市場人士形象比喻"股民可借錢炒股"了。平常投資者炒股時,每一手對應相應的自有資金或市值,但在融資融券辦法出臺後,兩者可以被放大。比如,某投資者自有資金200萬元,在獲得融資融券資格後,如果認為某股股價有進一步會上漲,就可以用200萬元進行質押,假i皴口果再融資50萬元買入該股,這樣就會持有250萬元市值。

但是,收益與風險同在,融資融券業務讓投資者的盈利模式會發生巨大改變,也讓投資者承受相應的風險。如果投資者對行情判斷失誤,不僅要陪上自有資金,還會背上欠下證券公司的鉅額債務。

為此,辦法規定證券公司應當了解客戶的基本情況,制定選擇客戶的具體標準,向具有相應的證券投資經驗、風險承擔能力和良好的資信狀況的客戶提供融資、融券服務,並規定證券公司向客戶融資、融券,應當收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客戶融資買入的證券和融券賣出所得資金,也自動成為對證券公司的擔保物。

曹妍認為,融資融券是一把雙刃箭,即使是在成熟市場,融資融券也是一項風險較高的業務,只有在具備一定的證券投資經驗和相應的風險承擔能力,並了解相關業務規則後,才能參與這種交易。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