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建行IPO撼港金融界 國際投資熱捧 散戶提前爆棚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27 日 | 文章來源:財經時報

建行的全球路演盛況使香港金融界為之一振。此舉亦加快了中行和工行的上市進程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樹清最近一些日子環球旅行的辛勞終於換來了回報。《財經時報》獲知,建行(0939.HK)在香港市場IPO(首次公開募股)的國際認購可能已逾五倍。香港的一些本地券商亦聲稱收到大量散戶訂單,提前遭到搶購。

由於認購踴躍,建行及承銷團已在10月10日將招股價格區間由原來1.80-2.25港元上調至1.90-2.40港元。

此次建行IPO預計發行264.85944億股,集資額最多可能達到82億美元,若連同超額配股權,集資額最終可升至94億美元,這是港股IPO歷史上的“巨無霸”。

國際投資熱捧

歐洲和美國是郭樹清等一行人全球巡迴路演最重要的推介地,10月13日在倫敦舉行的全球記者會上,建行已經將上市詳情和盤托出,路演終站將是美國。

受交通銀行香港IPO盛況及目前高回報率的吸引,順利完成股改的中國金融“巨無霸”——建行吊足了全球投資者的胃口。摩根大通銀行的龔承乾認為,建行路演應會反映很好。在他看來,國際投資者中將以基金居多。

此次建行將派息率目標定到35%-45%,如此高的派息率在香港國企藍籌股中罕見,這也是國際投資者熱捧建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建行成功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是俘獲國際投資者的另一重要環節。建行最重要的戰略投資者美國銀行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擁有美國最廣泛的全國性零售網路,在運營效率、治理結構、財務管理等方面表現都相當出色。

近日,建行與美國銀行戰略協助項目已正式啟動。建行成立了戰略協助工作小組,由行長常振明牽頭,趙林、陳佐夫和范一飛三位副行長協助,全面負責領導戰略協助工作。各項目實施部門也已任命一位副總經理以上人員擔任項目協調人,對口美國銀行的各項目聯繫人。

散戶提前爆棚

建行IPO公眾認購部分最初佔全部發售額的5%,若公眾認購超過100倍,則啟動回撥機制,將其佔比提升至20%。

儘管建行已將認購表格印量一路提升至250萬份,他們依然不敢掉以輕心,將視散戶申購情況隨時加印。在10月14日面向公眾認購尚未開始前,散戶口頭預購已經令券商備感資金緊張。

香港券商新鴻基金融透露,該公司已收到客戶口頭認購承諾達50億港元,此數字較該公司早前為交行聯繫的45億港元認購額還多。

由於有些客戶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股票,香港的券商一般從銀行借款轉貸給投資者。因而,認購量一旦達到或超過券商的能力,將使得他們資金緊張。

凱基證券收到的認購股票貸款要求目前已明顯超出其預計能提供的貸款額,可能打破其40億-50億港元的借貸紀錄。

《財經時報》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是,建行為吸引散戶認購,14日公佈的正式招股書已將每手2000股調低至1000股,估計散戶認購的人數比預期要多。由於認購者太多,實際到認購人手中的股份可能遠小于認購數,香港一些專業人士由此甚至建議香港市民舉家出動認購。

券商墊息搶客

目前,香港銀行的借息率在年息5.25%-5.5%之間的高位,券商擔心影響散戶借貸認購的積極性,紛紛墊息搶客。

券商信誠和南華證券向新客戶提供的借款利率僅為4.5%。更有甚者,某家券商承諾,若新客戶認購額達到25至50萬港元,借息率降至3.38%。

券商如此大比例墊息並非真做虧本買賣,而是冀望從龐大認購群的手續費中多撈一把。

中行、工行加速

建行在路演中的卓越表現也給予了中行和工行的信心。此前,這兩家銀行在各自進行上市或股改準備。

10月10日,中行宣佈引入亞洲開發銀行作為其戰略投資者。亞行共斥資7500萬美元(約5.85億港元)獲得中行0.24%的股份,亞行將在今後幫助中行加強風險管理控制。

至此,中行已引入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瑞銀集團等6家外國投資者;共向外資出售21.86%股權,涉及金額近530億港元。中行發言人已強調,他們在上市前不會再引進海外投資者。坊間傳聞,中行已選定負責其上市的公關公司,顯示中行部署來港上市已進入最後階段。

中行行長助理諸鑫強更透露,中行計劃明年三、四月完成海外上市,上市地點初定於香港。

一直追趕建行和中行上市腳步的工行也在近日有了新的動作。工行副行長楊凱生透露,工行有望本月底完成股份制改造,並將在明年適當時機上市。不過,他並未透露工行將選擇在何地上市。

楊確認,目前工行已與一戰略投資者簽署了轉讓約10%股份的諒解備忘錄,正式的戰略投資者引進工作,將在股份公司成立後進行。

據工行消息人士透露,工行原定於本月18日成立股份公司,但因工商部門手續問題可能延至28日。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