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建行IPO狙擊短線 董事長郭樹清淡化調價意圖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17 日 |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建行本週IPO定價

10月13日,公開招股前夕,中國建設銀行幾位高層,包括董事長郭樹清、行長常振明、副行長范一飛和趙林首次集體在公眾面前亮相,通過視像會議在香港與各大傳媒進行了交流。

見面會上透露,10月14日,建行開始在香港公開招股。10月27日,建行將以“939”的代碼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據悉,建行為得到此吉祥號碼,另須捐贈100萬港元的香港公益金。

最新公佈的正式招股書宣佈,建行將以每股不高於2.4港元(預計不低於1.9港元)的售價在全球發售26,485,944,000股H股(可按超額認股權調整),承銷商可以根據超額配股權額外出售3,972,890,000股H股,此外,建行在香港發售的股份數為1,324,298,000股H股(可予調整)。

如果不執行超額認購權,建行全球發行的集資總額將為503億港元至636港元之間,如果行使超額認購權,全球發行的集資總額將為579億港元至731億港元。

招股書稱,集資所得款項將用於加強公司的資本實力。建行為此次IPO付出的佣金及費用總額預計總共為16.67億港元(以中間價2.15港元且未行使超額配股權計)。包括:上市費用、證監會交易徵費、投資者賠償徵費、香港聯交所交易費、法律及其他專業費用,以及印刷及其他與全球發售有關的開支等。

招股書同時披露,建行將在10月20日進行定價,並於26日(或之前)在香港《南華早報》和《香港經濟日報》公佈發售價格、國際配售認購申請情況以及香港配售申請結果。

IPO加價擠壓短線炒作

從招股書標示來看,建行上調了每股售價。

建行最新公佈的每股售價為1.9港元至2.4港元,這個定價區間比原來預定的每股1.8港元至2.25港元上升約6%。

但是,或許為抵消上調股價對購買者的影響,建行相應降低了每一手的股份,由原來每手2000股降至每手1000股。若以新調高的每股價格上限2.4港元計算,每手入場費從4848港元左右縮減一半至2424港元,比早前交通銀行2576港元的招股價更低一些。

雖然入場費降低,但建行的提價行為仍引發業界的激烈爭論。

媒體見面會上,記者們首當其衝的問題是,希望郭樹清對上述定價區間的變化以及每手股數的變化進行解釋。但郭巧妙回避了正面回答,而是轉而請常振明作答。常則泛泛表示,這次調整經過“認真研究”,他們認為目前的價格和每手股數是“合理的”。

這個“官方”答案,在香港的投資者看來,顯然另有解讀。

香港信誠證券聯席董事連敬涵分析説:“這次建行提價將大大收窄(短線)投資人的利潤空間。”

從招股書公佈的數字來計算(見下表),如果不發生超額認購,建行的P/B值(交易前的市價除以每股凈資産)將介於1.74至2.09之間。

這個定價顯然高出剛于香港上市的交行一截。

記者從交行上市保薦人高盛處了解到,當時交行定價時的P/B值為1.6(以2005年估計值計算),在超額認購交易實施後,按2005年的估值計算則為1.58倍。

而建行的此次加價,削弱了部分短線投資者的利潤空間。此次加價之後,連敬涵表示,建行招股可能不會有預期的熱烈。

他分析,交行當天上市就上升高達12%,投資人獲益菲淺,但是這次建行加價6%之後,對於短線投資人而言,實際沒有多少獲利空間。

“目前港股表現不佳,近來股市下跌千點左右,而且香港銀行的利率上升,造成一些提供證孖展的證券公司資金來源成本上升(銀行提供的利率為4.5%甚至5%以上),只好相應提高客戶的孖展利率,目前可能高達6厘甚至7厘。”連敬涵説。

所謂孖展,即margin的音譯,即投資人用少量的保證金,可以從證券公司獲得近10倍的融資進行交易。

例如,一個投資人只需投入一萬港元,便可進行10萬港元的操作買賣,而證券公司提供的9萬融資利率按實際借貸天數計息,一般是從截止認購新股當天開始計息,至公開配售結果刊出當天停息,期間約為5-7天時間。

用此方法,投資人可以以小博大,但風險也高。因為利用保證金進行認購時,無論能否獲配股份,都要繳付貸款利息。特別是投資者出售新股時的股價,如果不能高於認購價加上交易費用和利息開支的總和,就會招致損失。

而建行此番加價,顯然將嚴重打擊這種短線“投機”行為。

但連敬涵認為,建行此舉對於企圖在上市頭兩天就進行交割獲利的炒股者不利,而對於中長期投資人來説,可以不用顧及。

“因為從未來發展來看,如果建行被納入股指成分股或是被認定為藍籌股,那麼將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連敬涵説。

建行的此種安排,顯然明顯地傾向於吸引長線投資者或是大型投資者。

受此募股傾向決定,大華繼顯特許金融分析師黃駿聲認為,即使建行加價發行,預計當天的股價仍會上升10%以上。

招股書披露,此次公開發售將以500萬港元為界,分成兩組,而這兩組所獲分配的份額和比例可能會有所不同。

郭樹清在見面會上表示,雖然近期香港股票市場不斷發生變化,但是並不會影響到建行的招股。“10月是各國股市的波動期,我們會密切留意市場情況。”他説。

討價還價更趨激烈

中國建設銀行的招股進入最後關頭之時,投資者與建行之間的博弈也到了接近白熱化的地步。

媒體見面會後,一位多次參與建行機構投資人會議的投資公司董事向記者表示,建行的做法的確讓他們有點意外,但也在意料之中,因為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遇到較好的投資者認購時都會這麼做。

他認為這次定價的變動,反映建行此行赴英美國家進行國際招股可能頗為受捧,管理層覺得可以提高價格。但他認為,雖然定價區間提高,卻很難説最終價格會定在什麼位置。

“我覺得現在這個區間還是寬,這反映出投資者與建行之間的討價還價活動非常激烈。可能是接近上下限的認購份額都比較大,相對來説,中間的認購份額較小,所以才會出現這個結果。”他説。

這位董事表示,一般情況下,像這種大型的招股,定價區間不應該很寬。“對於投資者來説,定價越窄,我的投資收益率就越確定,投資興趣也就越高。”

而現在,建行的提價再次提高了投資者預期收益的確定難度。上述董事表示加價後已經引起機構投資者的“反彈”。

“我們當然還是會認購,但是現在要重新考慮一下購買的份額了。”他説,“一開始定價較低,現在提高了,原來‘入飛’的人現在可能得重新考慮入股的股數和資金總額,這樣一來,不少人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潛在投入/産出收益,可以預計,未來幾天,雙方的討價還價會非常激烈。”他表示,已經聽到一些機構投資人開始抱怨。

而至於討價還價的結果會對誰有利,他表示目前還難説,最終要看國際配售的情況,因為對於建行來説,如果它目前已經確定了價錢較穩定且較大份額的投資人,也許其他人的議價空間就小了。

儘管國際推介會已經接近尾聲,但承銷團與建行方面仍對國際配售的情況三緘其口。

一家大型資産管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表示,接下來的幾天機構投資人與建行及承銷商之間會進行激烈的博弈,而對於眾多散戶,其實可做的事情不多。“要麼是跟著機構投資人沾光,要麼是看著水漲船高就不買,總之選擇餘地不大。”他説。(記者 陳宜飚)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