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一百萬大學生無法就業 白領職位緣何如此稀缺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10 月11 日 |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中國高校招生錄取率超過50%,大約有470多萬新生已經跨入大學校門。這個數字再創歷史新高。而同時,夏天畢業的330多萬應屆高校畢業生中,到現在為止已經找到工作的有多少,還沒看到精確的統計。一種説法是“就業率達70%”,這就意味著另外30%也就是將近100萬年輕人(不包括頭兩年“積壓”的數量),在花掉爹娘的大筆儲蓄後還要守在家裏靠別人侍候衣食。

幾年來,高校大規模的擴招給大學生勞動力的供給帶來巨大增幅。這顯然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政府一再強調要扼制“擴招風”,但其強大的慣性到今天已經只能點剎,不能緊急叫停了。與此相對應,近些年各界對高等教育品質的批評不絕於耳。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諮詢公司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稱,儘管目前畢業新生數量巨大,但中國缺乏訓練有素的畢業生,這可能阻礙中國的經濟增長以及發展更先進的産業。

而更應該引發警惕的,是與“供給過剩”相對的就業“需求不足”這一更為嚴峻的問題。顯然,大學生基本的就業意向和預期,無論起薪點有多低,起碼他們應該是城市中等收入階層的重要後備軍。籠統點説,就是“白領預備隊”。然而,“白領”崗位這些年似乎明顯變得稀缺了,其中的關鍵問題是什麼?

現代工業體系的産業鏈條,可以簡單地分為三個互為關聯的部分:科研創新———製造加工———銷售及服務。顯然,從事上游科技研發的人員,由於要求有相當的專業技術知識和積累,一般都要求受過高等教育並有長期的實際經驗;從事下游銷售及服務的人員,要求具有相當的品牌經營和商業理論素養,通常也需要大學教育體系的系統學習和培訓;只有中間環節,從事製造、加工等簡單再生産的勞動力,對高等教育的要求不那麼嚴格。

目前,中國正致力於成為“世界製造工廠”,多年來全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這種發展模式使得新增的就業崗位,大多是處於國際分工最底層的勞動密集型崗位。這種崗位不那麼需要大學畢業生,經過簡單培訓“農民工”大多就能勝任,只要你能夠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並且不要求有任何勞動保障和福利。那些貼著各種國外品牌,卻在細節處註明“MADEINCHINA”的大量産品,其需要付出高工資和高培訓成本的高端人才,基本上集中在設計研發和品牌推廣、售後服務這兩頭,這些崗位卻大多由他們本國勞動力完成。

這就是説,在比較優勢理論的指導下,近年來,我國在科研攻關、創新技術、自主品牌建設等産業高端領域裏基本上“繳械投降”。過於盲目地跟從國際資本,使得中國經濟在融入國際大工業分工體系的同時,卻被安置在這個“金字塔”的最底層。一定程度上説,雖然對轉移農村勞動力有短期利好,但高端就業崗位,也就是所謂的“白領”職位,卻越來越少,甚至形成嚴重稀缺狀態。

當然,隨著跨國公司和國際資本的産業轉移速度加快,他們也正在把研發和銷售向中國“移植”,同時雇傭國內大學生———這也就是令國人青睞的“外企白領”崗位。但長期來看,這些崗位所能接受的就業人數是相對穩固的,其增長幅度和速度有限,並且傾向於雇傭精通外語並有相當工作經驗的勞動力,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是“遠水不解近渴”。

從國家的長遠發展來看,高端人才崗位稀缺可能造成國家發展後勁不足的嚴重問題。一國的核心競爭力,最終要落實到人才層面的競爭。目前,許多國企人才外流不斷加劇,其實就是我們這種自甘於為跨國資本“打工”、不注重培育高端産業競爭力的産業發展模式造成的。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難折射的絕不僅是個教育問題,而是關係到國家的長遠發展思路。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