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來稿:貧困大學生還要不要讀書?

胡德桂

    湖南省益陽師專外語系大二學生崔瑩,因家境貧寒,目前還欠學校6000多元學費。為了讓崔瑩順利讀完大學,學校已多次替她向當地銀行申請助學貸款,但沒有一家同意。湖南省教育廳財務建設處的負責人介紹説:助學貸款在湖南省一些地方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全省專門撥出1600萬專款補貼參與助學貸款的銀行,但照樣有很多銀行不肯貸,1600萬補貼中,目前只貼出去了100萬。主要原因是,銀行對貧困大學生的信用度還持懷疑態度,擔心錢貸出去後收不回來(湖南省《瀟湘晨報》2001年12月13日報道)。

    助學貸款可無擔保、無抵押。這是國家有關政策的規定,實際上也只能如此。貧困大學生家裏一般是沒有什麼人可擔保,沒有什麼東西可抵押的。如果有,也就不是貧困生了。國家的這個規定是符合中國國情的。

    對於這種無擔保、無抵押的信用貸款,銀行顧慮重重:大學畢業生國家已不包分配,能否找到飯碗是個問號。找不到飯碗的貧困大學生,去哪弄錢還助學的貸款。能找到飯碗的貧困大學生也不一定有很高的薪水,衣食住行一花費,也沒有多少錢可以還助學貸款的。就是有較高薪水的貧困大學生也面臨著成家立業的大事,而且還要支援貧困的家庭,還有多少錢去還助學的貸款。銀行這麼一顧慮,也就乾脆不貸款給貧困大學生了。

    國家有關的政策規定,只要符合助學貸款的條件,貧困大學生都應該在各個商業銀行貸到助學款。既然國家有這樣的規定,銀行的顧慮再大,也不應該不顧國家的政策。何況,銀行的顧慮有些離譜。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雖説不能保證人人是高素質的,但“借東西要還”的道理還是懂得的。銀行憑什麼對大學生的信用度持懷疑態度?

    銀行已經商業化,需要對助學貸款負收回本息的責任。但是,當國家要銀行冒一定風險的時候,銀行也還得去冒這個風險,何況這個風險也不是大得不可承受。國家規定銀行給貧困大學生貸款在用途和數量上都是有所限制的,一個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所需的學費和生活費用也不過幾萬元。更何況國家還對參與助學貸款的銀行有補貼。

    銀行給生産、經營者貸款,難道就沒有風險?但銀行為何還敢貸?就連有些“皮包”、“泡泡”公司,銀行也照貸不誤。當然,銀行給“皮包”、“泡泡”之類的單位貸款,有關人員一般能得到一筆不菲的“感謝費”。可憐貧困大學生,家裏貧寒,讀書都靠貸款,還哪有錢給銀行的人“燒香”。

    銀行在助學貸款上冒點風險是值得的。科教興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國家要發展,靠的是高素質的人才。高校教育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一條重要途徑。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是算落後的。在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今天,因為交不起學費而使一批大學生輟學不是很可惜嗎?現在要培養一個能進入高等院校的學生還真不容易。也就是説,能進入大學深造的學生還僅僅是一部分,而並非全部。這部分學生是祖國未來的棟樑和希望。儘管國家對大學生不包分配,但未來的偉大事業還得靠他們去建設。銀行投資生産、經營者是為了創造物質財富。殊不知,銀行助學貸款卻是為了培育創造財富的人。銀行怎能怕一點風險而斷然拒絕助學貸款呢?

    國家有了助學貸款的政策,銀行卻不執行,不知中國人民的銀行還屬不屬於中國人民的。説不屬於吧,怎麼又冠以“中國人民”呢?説屬於吧,怎麼又不執行國家的政策?難道銀行可以不執行國家的政策,可以如此“財大氣粗”説不貸就不貸。如果所有的銀行都如此這般,中國的貧困大學生還要不要讀書?

    時下往往出現這種情況,即國家的政策的確制定得好,但在具體執行時就走了樣。一些部門、一些單位為什麼敢於在執行國家的政策時走樣,根本的原因就是沒有或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不是嗎?銀行不執行國家有關助學貸款的規定,銀行的有關負責人或經辦人卻沒有受到處罰。

    可見,要想解決貧困大學生助學貸款難的問題,必須首先解決不執行國家政策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通過建立科學的信用跟蹤制度來最大限度地減少或杜絕助學貸款的風險。只有這樣,助學貸款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從而保證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中國網2001年12月25日


今年海外華人基金共資助我國636名貧困生
南京大學推出特困生"免費吃住"新舉措
助學貸款偏愛“名校”?
不願靠別人的同情上大學 貧寒學子開店“自救”
中國14萬貧困大學生得到工商銀行貸款資助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