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後中國以MBA教育為代表的管理教育還差什麼?

    中國加入WTO之後,最熱門的教育項目恐怕就是MBA教育了。不過,隨著入世以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國內以MBA教育為代表的管理教育又面臨著哪些根本問題呢?

    清華大學MBA項目負責人楊斌博士認為,經濟全球化首先對國際化管理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於經濟的全球化帶來的産業升級和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將是未來企業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關鍵舉措,越來越複雜的經濟環境使跨國公司對具有全球性眼光的國際型人才需

    求日趨高漲。經濟全球化時代要求企業經營者經營思想和經營理念徹底轉變,具備競爭觀念、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具備全球性的敏銳洞察力、通曉多語言和多文化、有雄厚的技術功底和良好的創業能力與精神、有能力管理日益細分和分散的組織。

    其次,經濟全球化已經影響到國際化管理人才的職業生涯。McKinsey公司2001年報告認為,美國經濟以每年2%的速度遞增,15年後對高級管理人員的需求數量將增加1/3。但美國35~40歲人口將在未來15年中下降15%,同時經理主管人才也不再延長他們的職業生涯,管理人員的流動性也越來越高。傑克.韋爾奇所謂的“確保組織在未來的成功,關鍵在於有合適的人去解決最重要的業務問題,無論他處在企業的哪一個等級和組織的何種職位,也無論他處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就是這一機制的生動寫照。

    我國現有的跨國企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企業經營活動向國際市場的自然延伸,而是政府行為的結果。在組建形式、管理模式、經營方式方面仍帶有舊體制的烙印和痕跡,對國內市場與貨源過分依賴,參與國際競爭和交流不夠,在國外投資規模小,活動範圍有限,缺乏面對國際市場的應變與競爭能力。總的來説,我國企業普遍缺乏懂得國際工商管理、熟悉海外直接投資操作、能夠駕馭跨國生産經營管理和了解東道國法律制度、文化商業習俗、國際慣例的外向型管理人才。

    迄今為止,經濟全球化所遵循的規則是由經濟上佔有強勢的發達國家所制定,是發達國家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所積累起來的習俗和慣例的提升,具有西方文化特殊的深厚背景,當然也反映了市場經濟的一些普遍要求。

    中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和權利與義務平衡原則加入WTO,意味著我國認同這些國際慣例和規則,並承諾遵守這些普遍規則。我國是一個與西方國傢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正在轉向市場經濟體制、傳統上是“全能政府”的國家,中國的民俗文化中把超越規則辦事視為“能力”高強的觀念也不利於普遍規則的履行。要接受和履行這些規則,必將面臨不同文化的衝撞和交匯,克服文化、風習、慣例的障礙。為參加WTO做準備,不僅要有各個産業的應對策略,而且需要有了解、把握和履行這些普遍規則的準備,管理教育需要探索解決在經濟倫理中存在的文化衝突的恰當途徑。(本報記者石璐)

    《精品購物指南》2001年11月16日


國際MBA巡展上海站15日開展 
教育碩士 法律碩士 MBA舉辦學校名單
電子商務MBA課程班開始招生
MBA昨夜熱申
適不適合讀MBA 先給自己打打分
西南財經大學MBA體育管理專業開始招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