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留學國學簽證比較

    ■美國:獲簽有點難 

    中國留學者中有2/3的人選擇了美國。與此同時美國簽證難拿,也是眾所週知的事實。具體説來,被拒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1.財務擔保不明確,有明顯的移民傾向。

    2.美國大使館對中學生的簽證限制比較嚴格。

    3.申請者的語言能力不夠。

    4.申請人員在國內所學專業與申請赴美所學專業不一樣,也會被簽證官員認為有移民傾向。

    ■紐西蘭:政策相對寬鬆

    目前,紐西蘭對海外留學生採取比較寬鬆的政策。1999年11月1日,紐西蘭政府取消了對中國的留學配額限制,將入學條件放寬,自此,進入紐西蘭學習沒有學歷要求,沒有英文要求和年齡限制。

    持中國護照的公民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的學生限額(1998年11月1日起生效)申請簽證,不論他們是在中國大陸或是在第三國,但不得在紐西蘭境內。在辦理學生申請時,紐西蘭移民局(NZIS )辦事處必須審查每一個申請人的誠意,包括:第一,申請人在紐西蘭學習一段時間後,是否有足夠的經濟和社會動力使他回到中國;第二,申請人的經濟實力,在中國的工作經歷及前景;第三,是否有相當的學術能力來應付其所申請的學習。

    ■加拿大:簽證率有提高

    中國學生辦理赴加拿大留學簽證的成功率曾一度很高。據統計,1999年申請到加拿大讀書的中國留學生比1998年增加了10%以上,但簽證的成功率與前階段相比卻有所下降。不過,目前中國學生申請赴加的簽證率已有所提高。

    申請加拿大留學簽證,必須具備以下七個條件:完成學業回國;被教育機構錄取;有能力支付學費、生活費和回國路費;沒有犯罪記錄;遞交所有必備材料;打算在加拿大學習六個月以上者需要體檢;支付申請受理費。而即使具備了所有的條件,也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得到簽證,所以申請人最好不要提前辭職或退學。

    申請簽證所需材料:兩份填妥的(學生認可)申請表;由申請人用英文或法文和中文填寫的家屬表/教育和就業細節表;所需受理費用;四張護照大小的近期照片;四個寫明申請人自己姓名和地址的回郵標簽(不是信封);加拿大學校錄取處或註冊處的錄取通知書的原件和複印件各一份;若錄取通知書中未包括學費的準確數目和學習時間,申請人還需遞交加拿大大學標明這些內容的信件;附英文或法文翻譯的中國的畢業文憑複印件;附英文或法文翻譯的高中成績單和畢業證書(有申請人的畢業學校註冊處的印章)複印件各一份;護照。申請通常需要三個月。

    ■澳大利亞:審查制度嚴格

    目前,澳大利亞移民局對中國的留學生申請者實行嚴格的審查制度。中國赴澳的學生簽證主要是給赴澳中學生和赴澳讀研究生課程的學生。

    從2001年7月1日起,澳國政府實施了新的赴澳留學簽證條例。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把中國納入全球統一簽證框架內,包括英語成績在內的專對中國設置的政策障礙已被取消。但澳移民當局又表示,在擴大簽證範圍的同時,對中國赴澳申請人的其他要求不降低,特別是有關申請人經濟背景的相關要求。

    申請赴澳簽證的材料包括:護照、學生臨時入境申請表、個人履歷表、親屬關係表、體格檢查表和胸透表、學生回答材料驗對表、各項公證書、英語成績、錄取學校發給的學費、住宿費、醫療保險費收據。簽證受理時間為8至10周,大使館學生處會給申請者面試、批准或不受理的通知。

    ■英國:簽證相對不難

    最近幾年,英國吸收中國留學生的態度相當積極,尤其是對於中學生和大學預科生而言簽證不是很難,但總還有許多學生申請失敗,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多數失敗者的問題在於選擇了英國的語言學校,而不是直接申請英國的正規大學。選擇去英國讀語言學校之所以被拒簽,是因為簽證官會認為學生沒有明確的專業(或方向),學習動機不明,赴英留學理由不充分。

    2.正在國內正規大學學習的在校學生,想退學出國留學。這類學生簽證成功率不高,因為簽證官難以理解,既然已經在正規大學學習,為什麼突然想出國留學?會懷疑有移民傾向。

    3.資金來源不明。有些家長確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但他們無工作單位,無自己正式註冊的公司。簽證官會懷疑他們的錢是臨時借來的。

    4.有些學生做假材料和説謊。

     申辦赴英留學簽證時,需遞交以下證明材料:接收學校發給的錄取通知書;經濟證明文件,包括銀行證明、定期存款證明或者其他足以證明經濟狀況的證明材料;本人護照和照片兩張;填寫簽證申請表;學歷及學業成績表複印件。

    ■整理/張穎 張勇

    《北京青年報》 2001年11月12日

    

    


加拿大:海外留學生可直接申請工作簽證
美國將收緊移民政策 外國人進入美國更難了
陰影漸漸消逝秩序開始穩定 英國簽證處恢復辦公
當留學簽證被拒時
四個熱門留學國家簽證大比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