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北大談“文”論“理”

    90高齡的季羨林老先生在今天開幕的首屆北大論壇上,就文理科關係發表演講,聊家常似的話語發人深思。

    時光倒流。1917年,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提出文科生必須修一門理科課。“怎麼修?”季羨林先生感覺到大家的疑問,做了一個很抱歉的表情:“當時我6歲,我也不知道怎麼修。”

    到了30年代,季羨林同時報考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你們知道兩所學校的考題是什麼嗎?”季先生給大家設了一個懸念:“北大的國文題非常奇怪———何為科學方法,請以文撰之。”季先生頓了頓,接著説:“清華的題目更是讓人想不到———《夢遊清華》。”

    季先生最終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當時學校規定文科生必須修理科的課,如果實在不行就用邏輯代替。文科出身的季羨林自然選擇邏輯,他的老師是馮友蘭、金岳霖和張松年。

    儘管如此,季羨林認為這還沒有達到蔡元培先生的初衷。“文理科不應該只是互相補充,還應該互相滲透。實際上,自然與社會決不可能是涇渭分明的。”

    台下肅然無聲,等著季羨林先生的“妙計”。“可怎麼結合,我具體也講不出來,只能胡思亂想。”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季先生把“怎麼修”的難題留給了台下師生們:“新世紀剛剛過了10個月,距離這個世紀結束還有九十九年零兩個月時間,各位有很多時間可以考慮。”

    説完,季羨林先生露出老頑童式的微笑:“規定時間到了,我主動下臺。”

    《中國青年報》2001年11月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