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本科生離教授有多遠

    9月中旬,教育部下發《關於加強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品質的若干意見》,規定55歲以下的教授和副教授必須教授本科課程。

    記者就此對北京部分高校的學生進行了隨機採訪。在採訪中,發現有近8成的學生不知道自己老師的職稱,有近6成的學生對自己老師是不是教授表示無所謂。在北京一所名校,一名姓胡的大三同學説:“老師上課不發名片,課前介紹自己也不説職稱,課程表上也沒有註明老師的職稱。不知道是正常的。”這樣的回答,筆者在多家學校遇到。

    對於老師職稱的無所謂,各個學校學生基本上如出一轍。學生們的意見是,只要老師講課講得好,什麼職稱都一樣。還有的只在意自己的成績,只要考試能過關就行。更有一位同學形容為:“白貓黑貓,逮到老鼠就是好貓;教授講師,(考試)逮不到我就是好老師。”

    相比之下,北京師範大學的學生要了解得多一些。原來,每學年末,學校都要給每一個寢室發一本老師的評定手冊,通過這本手冊,學生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老師。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採訪了首都師範大學教務處一位姓李的老師。這位管教學的老師説,學生們這種認識是有誤區的。大學不是高中,大學裏主要是學習研究的方法,比較而言,教授在研究方法的講授上比一般老師要深得多。而這種對學習研究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在高職稱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才會學得更多。

    他接著説:“當然,也有一些老師,好幾年沒有寫論文,但是課卻上得很好,深受學生的歡迎。有些教授搞科研,卻沒有搞教學方法的研究,不那麼被學生喜歡。”

    一位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的教授很有感觸地説:“教授不上課,研究的東西是很難以轉化的。特別是人文學科的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不把自己的東西和學生一起分享,那麼,一些邊緣學科就永遠是那麼幾個人在研究了。同時,教學相長,給本科生上課,你會發現學生的有些想法可以促進你的研究。長時間不上課,使教授和學生之間少了溝通。”

    缺乏課堂上的交流造成了教授和學生的隔膜,學生“教授意識”的淡漠更拉大了學生與教授的距離。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的一位老師説,教育部的規定是必要的,而學校也要出臺相應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校建設的發展。

    看來,在教育部要求學校主動拉近教授與學生距離的同時,學生也要主動去了解自己身邊的老師,比如説通過上網、到學校諮詢等形式。畢竟,大學四年,是大學生積累學識、走向社會最關鍵的一環,好老師會是最佳的領路人。 (李健)

    《中國青年報》 2001年10月09日

    

    

    

    




高校就業率揭曉:無一高校本專科生100%就業
教育部要出臺新規定:教授必須為本科生講課
北京本科生熱衷出國讀研
蘭大試行“彈性學制” 本科生可8年完成學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