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各高校出“高價”搶奪“尖子生”正常嗎

    據報載,哈爾濱工業大學今年通過媒體向湖北高考文理科前10名的學生許諾5萬元獎學金,無獨有偶,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開出“高價”:12萬元吸引“尖子生”就讀。與往年相比,今年各地高校搶奪“尖子生”成為引入矚目的現象。

    搶奪方法多種多樣

    北京某著名高校招生辦負責人對筆者説,現在的生源爭奪方法歸結起來大概有三種:一是“懸賞型”,最主要的是給予學生數額不菲的金錢,這種方式現在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比如對第一志願考進該校的前幾名學生獎勵多少;二是“承諾型”,招生人員許諾多少分以上一定保證錄取,多少分以上保證專業。沒有承諾以前,考生按照填報的志願學校分批依次錄取,例如某校電腦專業只有30個招生名額,按照高考前的摸底考試,排名在前50的學生才有希望,以這種方式操作,60名以後的人就會自動放棄該校,但是,對學生承諾摸底考試中前60名的學生或者是高考成績在600分以上的學生都可以填報,勢必造成學生填報志願的“扎堆”,勢必要把一批高分給“刷下”;第三種方式是“攻擊型”。誇大其辭自己學校的招生方針,同時對對手的招生策略進行攻擊,對競爭對手的專業設置進行貶低,向考生兜售“哪個學校某某專業幾年後將會很‘冷’,某某專業就業前景不好”等等。

    生源爭奪究竟為何

    高校搶生源,與教育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有關。1999年1月1日,教育部頒布實施了《高等教育法》對高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規範,高校成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實體,進入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同時,教育部還將獨立招生錄取權下放到各高校。生源的爭奪便成為高校競爭的重要一環。

    對於各個學校爭搶生源出現的原因,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吳岩博士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觀念上,中國社會高等教育已經由精英化階段向大眾化發展階段過渡,1999年的招生人數比1998年增加了47%,高等教育學生的品質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原來的學術標準、專業標準迅速變成了社會適應性標準,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在於學生是否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但是許多學校還是按照原有的標準、原來的精英化觀念來指導教學、招生,就出現了爭搶所謂的好的學生、高分考生的現象。二是制度上,如何評價一個考生的品質,現行的標準是大規模國家選拔性考試,這種選拔模式在我國粉碎“四人幫”之後對高等教育恢復人才的選拔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其根基還是應試考試,無論是否採取了“3+X”還是“3+N”等形式,應試考試就是按照高分低分來選拔人才,這種考試對學生的潛能談不上考核,學校只能選擇這樣的“高分尖子”,“高分尖子”的多少代表了學校的“最高水準”,體現了學校的聲譽。三是從學生、學生家長及社會輿論導向,認為對一個學生的評判的標準就是分數,一旦學生分數高,學生的潛能就不再被考慮,這也是“高分考生”恰恰是“問題孩子”,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

    各個學校不能不對自身的發展考慮。目前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之一就是能不能招收高分的學生、有沒有好的聲譽,我國傳統上有一種從眾心理,一旦學校被“炒”起,大家認為“好”,就會有更多社會目光,就能獲得更多的資金和贊助,就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氛圍。大牌學校為了聲譽去爭,而新興學校為了爭取這一評價、這一聲譽,也會自覺加入到競爭中來,形成招生的惡性競爭。同時現在的許多學科型學校的發展,需要有一批很好的科研後備軍,而老師的許多科研項目都是由學生來完成的。相對於一般學生來説,尖子生也更有可塑性,他們的發展前景也更可觀,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生“銷路”就一直很好,筆者獲悉前幾屆750名學生中,有80%左右的學生畢業當年被錄取為國內外研究生,其中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有300余人,絕大多數已獲得博士學位,畢業生中也不乏全國各名校、各研究機構的教學和科研骨幹力量。

    社會看法褒貶不一

    對於愈演愈烈的“尖子搶奪戰”,人們對此褒貶不一。北京社科培訓中心的張宏主任説:真正的尖子生不應該是僅僅建立在高分上的尖子,而是指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包括對周圍環境的適應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綜合素質都比較好的學生。但是這種綜合素質的評價在實際中不容易操作,以目前的教育教學方法,現在的學校只能從考分高的學生中去挑選。一位姓陳的家長對筆者説,現在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不是很好,而來搶“尖子”的也多為一些比較有名的重點學校,能進入這類學校,就業時應該能好一些。況且還有一筆獎勵,可以為家長們減輕負擔,尤其是貧困家庭。然而,也有家長對於學校的這種做法表示擔心:他們認為選擇哪所學校和哪個專業更看中它的辦學品質和對孩子的發展,獎勵或許是對孩子的一種評價和鼓勵,但是這種獎勵應該適可而止,孩子成為“尖子生”,只能説明他過去學的很好或者高考中臨場發揮比較好,能不能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出類拔萃還要看他自己的努力。另外,過度的獎勵對學生的心理髮展也不好。

    解決應從根本入手

    如何解決“搶尖子”的問題,吳岩博士認為應該從根本上解決,即建立現代高等教育的綜合性評價標準,也就是建立一個符合中國發展的開放性的現代中國教育體系,學校和教育界要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品質標準代替目前的精英化標準,同時改變大規模選拔性考試模式,他認為觀念和制度上的不改變,以考知識點的考分高低來錄取學生的方式不改變,這種“搶尖子”現象也不能得到改變。(吳明京)

    《光明日報》 2001年9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