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考研市場怪現象 考研輔導班亟待規範管理

    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南路是一條很不起眼的小街道,其長約100米,寬不到10米,卻有個響噹噹的名字———考研一條街。街道入口處有一個圓柱,糊滿各類考研輔導班的廣告。

    這條小街是考研輔導市場日漸火爆的見證。近年來,考研的隊伍急劇壯大,2001年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報名人數達46萬,如果平均每人為考研花費1000元,那麼總計就將近5億元,考研的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龐大且不斷增長的利潤空間促使越來越多的人要進入考研輔導市場分“一杯羹”,於是,考研輔導班遍地開花。

    而由此帶來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群雄逐鹿”免不了一場混戰,一些輔導學校為了搶佔市場、牟取利潤,甚至用上了不正當的競爭手段。

    在北京高校集中的海澱區,考研輔導班的小廣告一年到頭都是鋪天蓋地,貼滿大街小巷。“考試通過率居同類輔導班之首”、“所講授的課程難度系數與歷年真題相差無幾”、“其所編寫的書籍命中率經反覆核實理科為98分,文科為93分”……如此宣傳用語極具誘惑力和煽動性,不少考生為之心動,可開課之後常有上當受騙的感覺。北京物資學院一位男同學今年報名參加了一個輔導學校的政治輔導班,結果大失所望,17天的課只上了一半。

    對此,教育部考試中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曾經説過,“命中率”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它的對像是試題內容,還是其所涉及的範圍?清華大學數學系劉坤林教授認為,所培訓學員的通過率、錄取率很難統計,目前沒有什麼有效途徑進行檢測。

    搶學生的現象在考研市場也開始出現,今年在武漢某高校門口,就發生了考研輔導班上街強行“拉客”的事件。

    為了爭奪生源,個別輔導學校之間甚至發生了“大打出手”的惡性事件。不久前,在一省會城市,某考研輔導班請來的一位名師在上課時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打傷,此後,該輔導班在這個城市的競爭對手又被不明身份的人砸了。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競爭的結果應該是提高服務品質,降低輔導價格。任何産品要想在競爭中站住腳,必須要維護自己在市場和消費者中的形象和聲譽,那有些考研輔導班為何“反其道而行之”呢?

    一位長期從事考研輔導的業內人士認為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首先,政府有關部門對考研輔導市場缺乏有力、有效的監管,特別是對辦學者沒有嚴格的審批制度。相當多的考研輔導班是借牌子上課,也就是説借用其他培訓學校的辦學許可證辦班,這位人士説:“如果你去看一些考研班的辦學許可證,就會發現上面的學校名稱和考研班的名字根本就不一樣。”既然是借牌上課,也就無所謂砸不砸牌子。

    其次,考研輔導市場現在是“明星制”,考生只認名師,買名師的書,上名師的課,而對學校的名稱和聲譽並不是十分注重。而名師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四年”,因此一些考研輔導班的精力就用在請名師、包裝名師、推名師上,只要打出名師主講的廣告,就不怕沒有生源。

    這位人士指出,“明星制”有利有弊。輔導老師要想在這個市場上闖出名堂,必須要使出真功夫,認真備課,認真鑽研,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個考研輔導的水準。但是,過分強調名師對教師、學生以及市場都沒有好處。老師“為名所累”,在輔導授課期間非常疲憊,這樣授課品質自然無法保證,學生難免覺得錢花得不值;考研輔導市場都是圍著名師轉,辦學主體自身的品牌無足輕重,市場競爭就很難有序,很難做到優勝劣汰。(李緯娜、那春風、黃祺)

    《中國青年報》 2001年9月11日

    

    

    




今夏考研輔導班爆棚
2002年考研公共課大綱調整:數學、英語、政治
考研,您準備好了嗎?
考研輔導書迷霧
考研書沒什麼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