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從北大到清華,塑造另一個“我”

    朱峰,男,北大法學院97級本科生,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學碩士學位。他曾獲北大法家拂士獎學金、學習優秀獎,擔任過法學院學生會學術實踐部長、《北大法律人》編輯。

    清華的魅力

    今年9月,朱峰就將離開朝夕相處了四年的北大,走進比鄰的清華園了。他説,讓他作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去感受清華的魅力。

    在燕園的日子裏,北大的包容、博大塑造了朱峰自由、開放的性格,也正是這樣,他不斷追求自己性格裏的另一面。他説,他的性格應該是一種多棱角的、多方面的、更豐滿的。作為一名未來的法律學人,他希望去著力塑造自己心靈裏的那份內斂性。在他看來,清華有一種不同於北大的特質,清華嚴謹、務實的作風與他的個人的特點相近,也契合了他對自己性格的追求。

    從北大到清華,短短的距離中,朱峰探尋的是在另一個環境裏,從另一種視角去審視自己,反思過去,思索將來,去塑造另一個“我”。

    大約是與清華有緣

     經歷本科四年的學習後,朱峰更加注重學習的理念和學習的系統性。在他看來,上研最大的特點並不僅是能獲得更高的學位,而在於能使自己的愛好、興趣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他説,讀研的專業至關重要,而他最鍾情的是民商法,總體上講,北大的法律專業水準在全國位居一流,但清華的民商法專業也很好,在師資力量、學術氛圍上都有著其顯著的特點,甚至有一定的優勢。

    因此,從北大到清華,明顯的差異裏,朱峰不感覺失落。他甚至在自己從北大到清華的跨越中,感受到了自己與清華的一種隱隱的緣分。

    朱峰坦誠説道,能到清華實在並不容易,也可以説是自己很有運氣。當時,北大有20多個同學去競爭3個保研名額,他只是其中並不引人注意的一個,在學習成績上基本處於劣勢,在經過兩輪複雜的考試後,他卻脫穎而出。2000年10月,清華已經表示將肯定錄取他了,這樣,正準備考研的朱峰就毅然決定中斷復習的進程,選擇清華。因為,他並不願意讓自己為了考試而浮躁,他喜歡安安靜靜地、沒有壓力地在圖書館裏讓自己思想自由翱翔。

     懷念三教“不眠夜”

    學習和生活中的朱峰是一個內向、靦腆的男生,話不很多,學習佔據了他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和那些熱愛學習的同學一樣,幾年來,他一直在宿舍--圖書館--三教之間默默地劃著自己的痕跡。他對本專業有著濃厚的興趣,也考過TOFEL和GRE,也因而在三教度過了許多個“不眠夜”。

    常常是夜裏1點多了,朱峰和其他的同學還在三教的2樓或者3樓上自習。在熄燈後,他們各有各的應對招術,有的拿來了應急燈,有的點燃了蠟燭,有的乾脆去和樓長“打遊擊”--悄悄的重新拉開電源開關。這時候,大家的配合顯得非常默契,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學習當中去聯合對付共同的“敵人”--樓長。

     應該説,這種“不眠夜”的學習方式是否合理還有待商討,但為了自己的學習,朱峰們也顧不得了。朱峰清楚地記得有一位樓長,一個瘦瘦的老太太,常常在12點左右走進那些依稀的閃著燈火的教室,操一口大家誰也聽不懂的口音--大概是“要鎖樓門了,大家快回去休息”意思罷,偶爾也會重重地敲門,但在大家的柔性攻勢下,往往無所結果。

    朱峰笑道,那位樓長每次基本都會屈服於他們的“反覆鬥爭”。

     還記得龔刃韌老師的眼淚

    問及朱峰這四年當中印象最深的人和事,他沉默了。龔刃韌是他的國際法老師,在他們同學的心目中,龔老師是正直、嚴謹、誠懇、善良的象徵。

    有一次課上,龔老師説起了經濟學家顧準的事情,顧準在文革中受到了不應該的批判和揪鬥,作為一名法學家,龔老師一生都致力於建設一個公平、合理、正義的社會。那次,也許是多年的心情積累使他有感而發,龔老師説著説著就當眾流出了眼淚,那種知識分子的責任感、道義感、正義感使朱峰的心靈在一瞬間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他也在一瞬間感到什麼是沉重、責任,什麼是為學、為人。

    儘管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他與龔老師沒有太多的接觸,也沒有什麼私交,但至今,朱峰都清晰的記得那一次課,還有龔老師常説的一句話:“良心是非常重要的”。

    朱峰説,他即將從北大到清華,換了環境,也會換了老師和同學。但他相信,同樣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的典範,同樣作為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公平與正義為己任的法學家的集中地,北大與清華在很多方面會有著極大的通性。他到清華後,不願意也不會丟掉他在北大的所思所得,清華也會塑造他完善自我所需要的其他方面。

     做事情慎重一點好

    朱峰在校園活動、社會工作方面算不上是特別活躍者,他很少正式參加某一個社團組織,他説,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需要慎重考慮,不能僅憑一時的激情。當然,這已經是他幾年後的總結和體會了。一開始他並不是這樣,在大一、大二的時候,他也希望能參加一些有意思的組織,能通過參與一些有趣的活動來鍛鍊他的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口才,能結識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

    那時候,他參加過好幾個組織,做過接聽電話、打水掃地的瑣碎小事,也負責過策劃組織較大型的活動。他認識了很多的有思想、有個性,注重實事、敢作敢為的學生“精英”;也碰到過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缺乏修養、無所建樹的學生“官僚”。

     同時,他也目睹了一些組織的興衰浮沉。作為經驗之談,他説,這種情況最明顯地表現在組織成員的進出和流動上,如果一個組織不能真正履行切實為學生服務的宗旨,如果一個團體過分要求學生成員講究“小社會”裏的“遊戲規則”,那麼在決定是否加入進去時,就值得去反覆思考、權衡利弊。與其事後失落、後悔,不如當初就少一些盲目,慎重一點好。

    

    (朱春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