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研究生導師:數量不足水準參差

    ■研究生批量生産,生多師少形成“放羊”局面

    ■一些導師重在“用”研究生,而非花心思培養研究生

    ■導師“有時間的沒水準,有水準的沒時間”  

    ——半年才能見上老師一面,有什麼指導可言?我們班有位同學更神,“研一”下學期他導師就出國了,直到畢業前3個月才回來,那時候,他論文都做完了,整個兒一自學成材。

    ——我認得導師,導師可能不認識我,起碼名字和人對不上號。他帶了一堆學生,跟流水線似的,自己又是大忙人,顧得上管誰啊!

    ——我們工科學生叫導師老闆。做課題就是幫老闆幹活兒,我們這些研究生就是導師的廉價勞動力。

    ——導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最後論文答辯的時候,給你圈定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確保你的論文順利通過。

    ——研究生期間導師給的指導和幫助真的不多。做的都是一些橫向課題,對科研能力的提高沒什麼幫助,更別提創新。

    以上是記者在採訪過程中蒐集到的不同學科研究生對導師作用的評價。近20位採訪對象,幾乎沒有人認為研究生期間導師能在學術和科研上給予自己切實的指導。

    僅憑這些當然不能否定導師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我們也相信,大多數研究生導師確實很好地起到了點撥、指路、啟迪、昇華的作用,但研究生對導師的這些評價,至少可以説明,研究生導師隊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楊瑞龍教授在分析研究生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時,認為師資力量是一個重要方面。

    師資問題一是數量,二是水準。

    20年來,我國研究生隊伍迅速壯大,尤其這兩年,研究生招生規模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加。規模的擴張無疑會促進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學生多了,可導師的數量和品質卻停留在原有的水準上,導師與研究生比例失調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武漢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單波介紹:“現在的研究生是批量生産,一個教師往往要帶十幾個學生。”

    在社會科學,尤其是比較熱門的學科專業,師生比的問題更加突出,研究生人數往往是導師人數的幾倍甚至十幾倍。一名牌大學的法學院,這幾年法學碩士、法律碩士都在擴招,再加上在職研究生,一個導師平均要帶20多個學生,基本就是“放羊”局面。

    北京大學研招辦副主任生玉海説,生多師少,不僅使課堂討論無法展開,更要命的是對論文階段的壓力。每篇碩士論文要4萬字左右,博士論文10萬字左右,老師能走馬觀花都看一遍就不錯了,不可能給學生有意義的具體指導。

    本報刊載的《真不好意思,我是研究生》一文被某網站轉載後,有網友跟帖:“想知道我的導師怎麼指導我的畢業論文嗎?就在教學樓下的人工湖邊,拿著我的草稿匆匆翻閱,時間共計15分鐘……”

    據了解,國外一些高校對每位導師可以指導的研究生數都做了限額。例如,德國就規定每位正教授每年只可招生1至3名;日本雖規定每位碩士生導師最多可同時指導人文社科類學生20人,自然科學類學生15人,但實際上多年來招生定額從未滿過,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

    “其實導師隊伍最大的問題還不是數量,而是導師本身的學術水準、科研能力及責任心。”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師在談到研究生培養品質問題時説。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陳皓明教授也表示,我國博士生的數量與美國相差無幾,但是水準差異較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導師缺乏研究指導方面的能力,很多導師重在“用”研究生,而很少花心思思考如何“培養”研究生。

    楊瑞龍教授認為,導師隊伍存在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是,部分導師知識更新速度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知識結構老化。現在,很多工科研究生在畢業設計中大量運用電腦知識,或是編製程序,而相當多導師的電腦水準遠遠趕不上學生,何談指導。某大學就曾經有一位研究生在論文答辯時被發現用某遊戲程式冒充驗證實驗結論的一段程式,論文自然沒有通過。該生的投機取巧之所以遲遲未被發現,主要是因為其導師本人對電腦編程知之甚少。

    而那些學術水準高、科研能力強、知識結構新的導師往往又是本學科的骨幹力量、知名人士,科研、教學任務重,社會活動多,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指導研究生上面。有位已經畢業的碩士將本學院的導師分為兩類:有時間的沒水準,有水準的沒時間。

    更令人擔憂的是,高校的師資力量有陷入惡性迴圈的趨勢,尤其是一些熱門學科。高校師資的主要來源是研究生,但熱門專業的優秀畢業生願意留校任教的寥寥無幾。

    也有一些導師指出,研究生的培養是導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相當一部分研究生選擇導師以及學習的目的非常功利,只希望混個文憑,或是找一個好工作,精力沒有放在學習和科研上。而且,在選擇研究生的過程中,導師基本上沒有自主權,學校招上來的學生未必是導師欣賞的,這也影響了導師培養學生的積極性。

    北京大學研招辦副主任生玉海認為,上述問題産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研究生培養還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導師對學生培養不需要承擔責任,沒有後顧之憂,招生、培養經費、學生出口等一系列環節都由國家承擔。

    對此,北京郵電大學校長林金桐教授建議,首先給導師更多的招生自主權,同時,明確導師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責任,是一個“培養人才、創造知識、轉化成果、交流學術”的崗位,要對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承擔起責任。在實行導師制之外,應該注重發揮團隊作用。可以由一位資深教授攜帶5名中青年教師(這些老師可能並沒有帶研究生的資格,但已具備了此種能力),形成梯隊,共同指導研究生,這樣既可以形成一種討論式學習的氛圍,又可以彌補研究生擴招之後帶來的師資缺乏的窘境。 (李麗萍、李緯娜)

    《中國青年報》 2001年8月23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