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 教育動態 | 教育時評 | 校園采風 | 考試資訊 | 熱點話題 | 校園回憶 |
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民辦學校:夾縫中突圍

    沒有聲張,廣州信孚教育集團近日完成了一次人事變動,聘請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王衛東博士出任集團總經理,原董事長兼總經理信力建只保留董事長一職。這看似平常的舉動卻引起了廣東一些民辦學校的關注:王衛東成為國內第一位教育經理人,民辦教育投資者與管理者難解的矛盾能否解決?

    信孚教育集團是一個擁有26個教育實體、近萬名學生和800多名教職工的教育集團,辦學層次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到社區服務中心、養老院等。從1989年辦學之初,在嘗試走教育産業之路的同時,還把現代企業制度引入教育産業領域,通過一定手段和途徑把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的民辦教育機構聯合起來,推動民辦教育産業的發展。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廣東省一些民辦學校高薪聘請的校長往往兩三年就要辭職,這是學校缺乏現代管理的必然結果。”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説,無論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校長都沒有完全的人權和財權,後者的校長(管理者)更容易與董事長(投資者)産生矛盾。信孚的做法是,給王衛東充分的人權和財權,100萬元以內的開支由王自主決定,26所學校的校長及教師也由王聘任。如不能按期完成集團的經營指標,王個人的獎金及任期就會面臨嚴峻考驗。

    在教育探索方面,信孚不僅僅推出了第一位教育經理人。幾年來,信孚通過全資創建、租賃、收購、承包等資本運營方式,在廣東多個縣市的幼兒園、學校冠名,收到非常好的聯動發展效應和規模效應。廣東教育集團發展模式研究課題組對信孚考察後指出:儘管最初並沒有明確民辦教育可以産業化,但在實踐中民辦教育表現出很強的産業化特性。正是因為沒有明確,産生了許多問題和矛盾,如民辦學校産權問題、學校與政府的關係問題、學校的營利性與公益性衝突問題、民校資本籌集方式等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民辦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若按産業規範加以調整,以上問題便可有較為明確的答案。

     事實表明,民辦學校在辦學、資本運營等方面的探索早已走在理論的前面。當教育管理部門還在爭論是否存在教育市場、民辦學校能否營利等問題的時候,市場已經為民辦教育説了話:民辦教育一開始就是一種市場行為,符合市場規律的就會健康發展,不符合的就會自行消亡。

     探索還在進行中。江西大宇專修學院引入ISO9000國際標準,針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過程,建立了34個控製程序,領導和教職工的責、權、利都明確了,各部門和各係處室的“介面”找到了,推諉和扯皮現象少了;廣州華美英語實驗學校推行“全程培養、全面關照、全方位拓展”的培養系統,實施素質教育,連續兩年的“學生英語口語大賽”都吸引了市教委和兄弟院校來觀摩研究……

    華美學校副校長劉沙説:“民辦學校獨特的課程設置、靈活的師資聘任制度以及對教師的衡量標準,都對現有的教育模式構成了衝擊。從某種程度上説,民辦學校正在拉動教育體系向前探索。”

    民辦教育的實踐推進了理論的突破,民辦教育發達的一些省市正在制訂一些新的措施。

    《社會力量辦學條例》規定,民辦教育“不得以營利為目的”,連帶問題便是投資者是否允許有回報。在處理回報問題上,浙江有三種形式:一是把辦學分為兩塊,教學設施不允許盈利,生活設施(如食堂、公寓)等可以盈利。二是政府以獎勵的形式給投資者以回報,使辦學者既拿到錢又得到榮譽。三是把辦學者的投入當成教育債券,按國庫券利率取息。

    在民辦學校收費方面,浙江省改變“按生均教育成本核算”的模糊做法,根據校舍、教學設備折舊,教師工資,學校經常性開支三部分進行成本核算,按隸屬關係審批。

    ……

    廣東省教育廳調研員李永忠説:“中國民辦教育要大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援。政策的制訂,又需要思想的不斷解放和發展。”

    

     《中國青年報》 2001年6月26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