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面對面 李未:20分鐘演講"煉"博士

    核心提示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校長李未院士對時間的“精打細算”,是很有名的,今年初剛上任的就職演説僅用了6分鐘。

    作為電腦領域著名的學者及導師,他給研究生的發言和演講定出了精確的數字:發言和演講嚴格控制在20分鐘內。李未院士認為,20分鐘內把問題講清楚不僅是國際慣例,而且也是博士生素質的基本訓練。

    説的能力很重要

    ■作為一個學術帶頭人,如果想承擔一個項目,可自己也説不清楚,怎麼能讓招標人把項目交給你呢?如果自己説不清楚,又怎麼能使你的同事統一思想做好這件事呢?

    記:您就職演説只用了6分鐘,後來又提出碩士、博士的演講和發言嚴格控制在20分鐘內,為什麼定在20分鐘呢?

    李:因為國際會議就給你20分鐘的報告時間,項目論證的發言也是20分鐘。研究生們畢業參加工作以後,時間很寶貴的上司頂多給你20分鐘的彙報工作時間。發言和演講不超過20分鐘是國際慣例,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的發言時間就是20分鐘,然後有5分鐘的提問,所以在學校就要養成在20分鐘內把問題講清楚的習慣。這是博士生素質的基本訓練。

    記:您的意思是不是強調博士生要會説?

    李:是的。這裡的説不是要學生“巧言令色”,而是學會把問題説清楚。

    記:您為什麼把“説”強調得那麼重要?

    李:現代社會中,合作與交流已成為一項重要能力。作為一個學術帶頭人,如果想承擔一個項目,可自己也説不清楚,怎麼能讓招標人把項目交給你呢?如果自己説不清楚,又怎麼能使你的同事統一思想做好這件事呢?在“説”的問題上,有的人過去訓練得比較少,或是由於性格和習慣的原因,不太擅長,不過不要緊,只要多練,就能從説不清楚到説得很透。

    記:如何訓練學生“説”的能力呢?

    李:把“説”放在重要的能力鍛鍊內容中,利用好每一次學術交流討論,掌握演講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向優秀者學習,就是把發言和演講的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説清楚,讓他人理解。

    博士也要從小事做起

    ■實驗室培養學生辦事能力的做法是:第一步要學會部署和購置材料、報賬這類事情;第二步帶領低年級的同學做子課題;第三步幫助老師組織課題。

    記您在博士的培養上提出了“循序漸進”的觀點,如何理解?

    李:就是不要看不起做小事,如領個材料,報個賬,有些博士覺得這是分外的事。設想一下,如果一個博士領器材、買材料都不會,怎樣報賬?又怎樣和會計、後勤打交道?在學校時,你需要的器材,教師可以給你領,別的同學可以幫助你,畢業以後誰來幫你呢?所以,在讀博士期間就要積極參與一些小事,在這些方面得到訓練。

    記:如何訓練學生這種能力呢?

    李:實驗室培養學生辦事能力的做法是:第一步要學會部署和購置材料、報賬這類事情;第二步帶領低年級的同學做子課題;第三步幫助老師組織課題。

    院士給本科生當導師

    ■學校成立了高等工程學院,這個學院只有30個學生,是從3000名新生中百里挑一精選出來的。這30名學生每人都有一位院士或知名學者做指導教師。

    記:北航這幾年在人才培養上有什麼特色?

    李:作為航空航太工程師的搖籃,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素以治學嚴謹、教育品質高著稱。這裡俊彥雲集、英才輩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1名,博士生導師29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00人。

    記:北航為培養拔尖人才這些年採取了什麼措施?

    李:今年,學校成立了高等工程學院,這個學院只有30個學生,是從3000名新生中百里挑一精選出來的。他們的課程少而精,只有10門課,採用北大的教材,北大的老師上課。這30名學生每人都有一位院士或知名學者做指導教師。沒有機會進來的學生可以聽課,也可以把高等工程學院的教材當參考書。

    大一就可實驗搞發明

    ■學校將建成一批基礎實驗室,大學本科生可以直接到這些基礎實驗室搞發明創造。過去只有研究生才能進實驗室,基礎實驗室建成後,大一的學生也可以進實驗室了。

    記:學校將來在人才培養上有什麼新的規劃?

    李:明年秋季開始,所有學生的數學課都分為兩類,一種是高深的,一種是淺顯的,學生可二者擇其一。

    記:選擇不同難度的數學課,學分是一樣的嗎?

    李:一樣的。學生完全自願,想學高深的數學,可能辛苦點,但學的知識很重要;如果感到學得費勁,可以學淺顯點的數學,都可以得到學分,即使入學時數學成績較差,如果學生想上進了,選高深的數學課也是允許的。

    記: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和建設方面,什麼舉措最受學生歡迎?

    李:學校將建成一批基礎實驗室,大學本科生可以直接到這些基礎實驗室搞發明創造,過去只有研究生才能進實驗室,基礎實驗室建成後,大一的學生也可以進實驗室,從最基本、輔助性的工作做起,鍛鍊自己的創新能力。

    李未

    1943年6月8日出生,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腦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002年任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校長。

    李未院士曾獲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及二等獎多項,1997年獲光華科技基金獎一等獎,1998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著名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百餘篇。

    對話手記

    在一個半小時的採訪過程中,李未校長敏捷的思維和嚴謹、務實的學者風度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採訪結束時,李校長一再向記者提起自己曾作為華羅庚先生的一名學生,從華老身上學到了終身受益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方法。

    對於自己長期從事的電腦教學與科研工作,李校長更是流露出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特別強調,當前我國學生的電腦應用水準並不亞於西方先進國家,我們的電腦專業的學生接觸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要多於外國學生,但和世界著名大學相比,基礎性、前瞻性研究以及創新能力和博士生培養還有較大的差距。這值得高等教育界的充分重視。

    對於北航乃至整個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的發展,李校長表示充滿了信心。他説,中國的大學一定能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途上作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娛樂信報》 2002年12月10日

    


中外大學校長論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