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學生的思考:中國為何出不了霍金、納什  

    不僅在數學和物理方面,在其他學科也是如此。比如我們認為十分熱門的經濟學,雖然大學報考和錄取的人數眾多,但絕大多數人只是為了混張經濟學專業的文憑而已,這樣找工作方便些。而那些真正潛心於經濟學基礎理論研究的學生實在少得可憐。

    這並非毫無根據的,鄙人就是一所省級重點大學裏在讀的經濟學本科四年級學生,在我周圍的學經濟學同學中幾乎沒人會用他們所學的經濟學基本原理去思考些生活中或者社會中的經濟學問題,他們僅僅是為了考試通過而已,一考完什麼都忘了。而越是基礎的越是理論性強的科目更是如此,比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等等,由於學生強烈反應太深太難迫使老師不得不大大降低考試要求。事實上,鄙人並不覺得這些東西真的難的不可理解和掌握,只是大多數學生對此不感興趣,平時根本不花時間,他們更熱衷於炒股以及一些所謂的掙錢“竅門”,這反映了現在學生的浮躁和缺乏學術精神,這雖然有教學體制轉軌因素的影響和就業競爭的加大使學生更多地考慮更現實的問題,如何較快地獲得物質基礎------錢,但我們不得不否認這也是我們教育的一個誤區。

    我們國家長年來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嚴重的應試教育傾向,使學生越來越變成考試機器,不懂得去思考些社會問題,去自主的研究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種教育最大的悲哀是在長年累月的應試導向中抹殺了學生的本身的求知欲、探索欲,學生越來越缺乏求知和探索的激情,他們只知道被動的去接受指派,因為總是有沒完沒了的指派使他們不得不去追逐更高的分數,學生不愛發表自己的觀點,因為老師總是正確的,父母總是正確的,長輩總是正確的,書本總是正確的,那我為何還要去思考去探索。只要順著老師、父母、長輩、書本的想法去做,我總是好學生,我總是乖孩子,我總是受到表揚,我總是受到同學的羨慕,我總是可以獲得很多好處。這就是導致放棄自主思考放棄自主探索的一個因素,這就是為何我們國內培養出來的學者總是熱衷於所謂的跟蹤國際學術熱點,把國外的東西拿過來翻譯一下在國內出版,然後發表些感想式的所謂的論文,以顯示自己的前沿,嘩眾取寵一番。為何我們的學者不能創造自己的國際熱點?探索些自己發現的學術問題?求索些自己感興趣的學術問題?盲目跟蹤國際熱點正反映了我們缺乏求知欲、缺乏探索欲的學術精神,我們習慣做已經給指明方向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去發現方向,這就是差距,這就是我們國內為何出不了“諾貝爾獎”、出不了“菲爾茨獎”、出不了“霍金”、出不了“納什”的根本原因!

    我們國內熱衷於炒作一些所謂的世界級難題,比如“哥德巴赫猜想”,試圖想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學術能力,這難道不恰恰反映我們的浮躁嗎,即使我們花了很多精力解決了某個世界級難題又如何,難道我們的原創性學術能力就真的能上去了?我們國家越來越成為世界製造中心,難道我們在學術上還要繼續為人家打工,給人家做修修補補的工作嗎?如果真的這樣,我們就永遠只能是二三流的國家,永遠無法超越美國,永遠是在為美國打工的“打工仔”。一個打工仔沒法和他的老闆爭辯,因為老闆會對你説:“小子,不想幹就滾!”老闆可以再找其他打工的人,第三世界有的是要為這個老闆打工的人,因為他們窮,沒飯吃,沒衣服穿。而我們這個打工仔卻就斷了生機,不知所措。

    我們大學為了使學生拓寬知識面,開設了不少選修專業,而報讀物理等這種理論性的學科的寥寥無幾,我所在的學院更是除我之外無一人報讀物理,他們選擇的第一標準是好拿學分,第二標準是能找工作。這由於這種知識面的狹隘,也導致了我們國內學生和學者的創作思維的狹隘,缺乏創新的靈感,加之惰性作祟,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成了默認的全國皆知的秘密。而那些有靈氣的有創新天賦的學生卻在這樣的體制下不僅無法得以充分的施展,還經常受到老師、領導等的壓制和批評,説不務正業,不聽老師的話,不受管教,整天瞎想,不把功夫用在好好唸書考高分……怪不得有理想的人都往國外跑,呵呵,有一天我有機會我也得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但在不少高等院校,嘴上説要創新鼓勵創新,然而這個不行,那個還不成熟,這個你有理但我沒辦法,人家都按書上答題,你用自己話總沒書上好吧……美好的願望往往被嚴重的資訊不對稱所埋葬了!教育觀念的徹底改革是科技騰飛的源泉,否則我們的科學發展只能是無源之水,無米之炊,無本之木,即使偶有霞光,也無以長久。偶有的霞光是瞬間的光環,晴空萬里才是康莊大道。

    

    東方網 2002年8月22日


香港警務處長與大學生分享人生經驗
中國科技大學招收50名15周歲以下的少年大學生
彩旗飄飄 大學畢業參軍去(附相關問題解答)
大學生爭相聘請保姆 招致説法不一
“北漂”學子的漂滋味
不要局限了大學生的精神內涵
台灣大學生希望族群和諧
香港理工大學生內地實習歸來談體會
準大學生購買手機成熱點 專家提醒量力而行別攀比
三分之一女生曾受性騷擾 竟歸咎衣著姿態性感
調查顯示大學生網上行為守法意識較強誠信度較低
香港大學生代表隊首次闖入國際學生設計賽總決賽
暨南大學今秋錄取2300多名港澳臺及海外學生
做雞頭還是做鳳尾? 在校大學生就業意向更理性
“愛心紅絲帶”活動展開 60余名大學生受訓防艾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