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登山隊隊長回憶山難經過  

    北大登山隊隊長劉炎林在今天上午11時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此次希夏邦馬峰山難的情況。

    他介紹説,登山隊7月13日由北京出發,經拉薩、日喀則,于7月22日到達希夏邦馬峰原來的大本營,7月24日建立了自己的大本營,那段時間天氣很好,沒有下雪。登山隊一鼓作氣將登山路線修到了海拔6600米,建立了一號營地和二號營地,並且將物資運送完畢。

    從8月3日起,天氣不穩定,全體隊員下撤到大本營休整,決定8月4日第二次向上攀登,隊伍分成3組。A組負責修路和首次衝頂,這一組有5人,其中4人有登山經驗,是最精幹的小組。

    8月7日, B組在海拔6200米的2號營地,A組在海拔6600米的3號營地,劉炎林帶著C組在大本營。後來,C組隊員接到B組隊員的報告説,已經聯繫不上A組。

    8月8日,由4人組成的B組攀登到3號營地,沒有發現A組,他們猜測A組可能會在更高的地方宿營,由於當天出太陽了,容易發生雪崩,B組停止了向上搜尋。整整一夜,B組都呆在3號營地,把電筒開著,希望燈光能夠幫助A組順利回到營地,但是他們空等了。

    8月9日,意識到可能已出事的B組派兩人下到大本營送信,留下兩人搜尋。劉炎林接信後,立即讓隊伍中沒有登山經驗的隊員撤到安全地帶。下午4點多鐘,B組的兩名搜尋者發現了雪崩的明顯痕跡和兩具遺體,A組的另外3人沒有蹤影。登山隊決定把部分沒有登山經驗的隊員送回北京,同時讓岳斌和李蘭下山報信。

    劉炎林説,這次攀登希夏邦馬峰是北京大學山鷹社從去年9月就開始籌劃的。登山隊有不錯的裝備,有常年暑期登山的技術積累,15名隊員中有登山經驗的8人,沒經驗的7人,分工明確,計劃詳細,所以攀登前我們非常自信,沒想到會出事。

    希望遇難同學能夠安息,希望他們的父母能夠挺過難關,這是劉炎林在結束介紹前最後説的一句話。他低下頭,哽咽著,身旁的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王登峰拍了拍他的腿,北京大學赴藏工作小組的一位女士眼淚奪眶而出。

    記者向劉炎林提問:當8月3日天氣不穩定,登山隊下撤後,是如何作出再次攀登的決定的?他回答,這是隊伍中8名有登山經驗者共同的意見,認為天氣沒有惡劣到不能攀登。

    另一記者問:北大登山隊為何不接受西藏登山協會的建議,聘請經驗豐富、了解山上情況的高山嚮導和技術顧問?劉炎林説,我們這支隊伍8名隊員有登山經驗,比如我自己已經3次來西藏,我們相信自己的實力。

    (本報拉薩8月19日電)

    《中國青年報》 2002年8月20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