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該如何看待高考狀元熱  

    緊隨京津滬等地之後廣東高考也放榜了。記者從廣東省招生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廣東今年共出現7個滿分的高考狀元。像往年一樣,廣東省招辦負責人再次明確表示不希望媒體大肆炒作高考狀元。

    我們理解有關部門不讓炒作高考狀元的初衷:一、今天的高考狀元不等於明天的成功人士;二、高考第一併不等於素質第一,高考制度尚不完善;三、常有商家趁此機會“圍攻”高考狀元,大肆推銷營養、健身等産品,誤導和欺騙消費者;四、這些高考狀元還很年輕,面對過多的鮮花和掌聲,容易驕傲,不利於他們今後成長。

    毋庸諱言的是,雖然有這個提醒在前,但是我們相信這7位幸運的狀元在未來幾天裏,肯定會像往年一樣將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

    其實,認真想一想,人們關注高考狀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第一、一年一度的高考是舉國關注之大事,它不僅關係國家選拔人才大業,更關係著成千上萬個家庭的命運。因此,高考既是國事,亦是家事。成千上萬個獨生子女的家長肯定想從高考狀元成長經歷中得到啟示,以便在接下來的“一考定終身”中汲取勝利的經驗。這沒有什麼好諱言的,就像每個人都想從首富的演講報告中學會如何“掘得第一桶金”一樣正常。第二、人們關注高考狀元,還因為高考狀元本身有著天然的合法性。首先,高考制度雖然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不可否認其目前仍是高校選拔人才最有效、最可行的辦法。再者,高考制度也在改革,其考核亦越來越體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像“3+X”等等都是公認的比較好的改革,因此,經過高考選拔出來的人才,已經越來越讓人信服。所以,對高考狀元的追捧,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高考制度的追捧。這一點恐怕誰也不能否定。第三、人們之所以關注高考狀元,就因為他是狀元。這也叫“物以稀為貴”,就像人們關注奧運會冠軍一樣正常。第四、高考作為一個國家大事,公眾有知情權,有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這其中就包括誰是高考狀元。

    一方面有關部門年年都表示不希望炒高考狀元,而另一方面社會年年都十分關注高考狀元。這無疑是一對矛盾。我們認為,對這矛盾的回避不是正確態度,對高考狀元的消息進行封鎖也是不妥當的。我們認為,問題的關鍵是有關部門和媒體在向公眾通報高考狀元的相關新聞時,要有冷靜、負責的態度,不能抱有炒作的目的,相關企業也不得利用高考狀元牟取不法利益。舍此,其他擔心都似乎顯得多餘,也都有辦法解決。

    比如,擔心炒作高考狀元對其他學生産生心理壓力,産生悲觀失望情緒。其實,考生面對的最大壓力不是能否當上高考狀元,而是最後有沒有學上。現在,這一點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如今全國高考錄取率已經達到52%以上,廣東省錄取率已經達659%,而廣州市去年則達到了80%。再比如,擔心高考狀元在掌聲和鮮花面前容易“迷失”的問題,其實,中國很多的奧運會冠軍,其年齡還沒有高考狀元們大,他們面對的鮮花和掌聲不知要比高考狀元多多少倍。但是,為其避免驕傲和迷失,為了避免其他選手悲觀失望,就可以把冠軍的消息封鎖起來嗎?

    對這個問題,我們為何不能換個思路想一想呢?前面冠軍對後面的選手來説,也許正是一種莫大的激勵呢!同時,封鎖消息顯然對公眾的知情權來説也是一種漠視。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比如,可以採取統一舉行見面會或者新聞發佈會的方式,給公眾來個“一次性”交代。既可避免狀元們疲於應付、驕傲自滿的後果,又能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可謂雙贏。

    總之,關注不是炒作,封鎖不是辦法。只要採取正確的態度,只要方法得當,每年的高考狀元完全可以大大方方亮相於媒介。當然,我們最希望的是,真的有那麼一天,人們在看待高考狀元時完全能持有一顆平常心,因為高考和一個人的命運再也不像今天貼得這麼緊。無疑這有待我們自己的智慧,有待我們的教育進一步發展。 (孟波)

    

    《南方都市報》 2002年7月29日

    

    


警惕高考錄取虛假招生
高考落榜生選擇多 民辦學校"洋"學校搶生源
高考狀元周恬:我愛上網愛逛街
高考狀元李煒:秘訣是頭腦加時間
廣州湛江出了雙狀元--廣東高考狀元榜
青島7名大齡考生3人成績達線
江蘇省高考600分以上逾8000人
天津無臂少年考出569分 劉濤有望考入天津財院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