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間諜的母校中央情報局大學揭秘  

    遭受“911”重創之後,一向自認為是世界頂級情報機構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工作能力遭到了質疑,中情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於是今年3月份,中情局合併了以前的11所學校,建立新的中央情報局大學,對特工人員進行強化訓練。日前,路透社的記者深入這所學校採訪,向人們揭示了中情局培養特工的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中情局迎接挑戰

    中情局大學被安排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北部一幢最普通不過的大樓內,隱身於周邊商業園區。大樓外面沒有任何標誌顯示這是屬於中央情報局(CIA)的辦公場所,大樓入口只有一名門衛。大樓內的安全保密措施與中情局總部如出一轍,這裡的電話採用的也是中情局的標誌電話系統“綠色和黑色電話”,其中綠色的是保密專用電話,黑色的則是普通的無加密電話。

    關於建立這所學校的目的,中情局的局長特內特在今年1月底公開宣佈為即將成立的中情局大學招募教職員工時説得很清楚,他説:“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地要求我們加強訓練的強度和靈活性。我們的國家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這也要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作出應對。”

    中情局大學校長弗朗斯巴克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説:“我們正在想辦法強化訓練力度,從而培養出新一代的情報人員。幾年以後,成千上萬新的合格情報人員將加入我們的行列。”

    學會迎合總統口味

    能夠進入這所大學學習的學員首先必須通過安全身份檢查,因為他們上課用的材料有很多是機密資料。他們在這裡培養作為情報人員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學習各門外語、學習如何給總統寫報告、如何處置全球性的危機。

    在學員們所要聽講的名目繁多的課程中,最流行的課程之一是為期四天的“如何給總統寫報告”課程。因為每一任美國總統都有自己看報告的習慣,因此中情局一直為情報人員開設這門課程,努力使中情局的報告適合總統們的口味。如果一名情報人員的報告能受到總統的青睞,説不定他就可以平步青雲,這也許就是這門課程能夠受到如此歡迎的原因。

    全球經濟方面的常識也是情報人員必備的知識。學員們接受的經濟學課程包括歐盟、東亞、俄羅斯、拉丁美洲的經濟,國際金融和石油市場,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其他非政府組織的活動。

    此外,學員們還要接受強化的語言培訓,中情局大學提供的核心語言課程包括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日語和德語。一些情報工作人員由於工作需要要求學習其他語言,中情局會根據特殊情況給他們安排在別的語言學習中心學習。

    在美軍打擊本拉丹的恐怖組織的行動中,中情局曾因為沒有掌握阿富汗本地語言的特工人員而受到批評。但是,中情局大學依然沒有提供阿富汗任何部族語言的培訓課程,中情局給出的解釋是,要請到合格的精通阿富汗本地語言的老師同時又能通過中情局嚴格的身份檢查,這樣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中情局的情報人員不能進商業性的語言學校來學習,因為他們的身份大多是絕密的。他們又不能利用政府其他部門的語言培訓資源,因為這些語言課程不能滿足中情局特工的特殊要求。一名中情局大學的法語老師説:“與一名恐怖分子説話時所用的詞彙和一個外交官所需要的詞彙是截然不同的。”

    培養信任是情報工作基礎

    和許多電影電視中孤膽英雄式的間諜不同,真正的情報工作最需要的是情報人員之間相互的信任與合作。為此,中情局大學開設了一門為期三個星期的名為“CIA201”的課程,著重培養情報人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在這一課程中,學員們將接受各種信任訓練,包括將一名學員吊在十幾米的高空,而下面則由其他學員將繩子緊緊拉住,以考驗學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據學校的教員介紹,確實會有一些以非常自我為中心的學員,這時整個團隊就要一起來幫助他改變。

    在課程的最後,學員們將面臨的是“模擬實戰”的考驗。這時,從事不同情報工作分工的學員們,包括技術、經濟、分析和其他分工的學員將被分在一起,組成一個小組。他們首先將觀看一個美國被“某個國家入侵”的模擬錄影帶。這個侵略國家一般會使用導彈、坦克和化學武器,這些學員所要做的就是應對這樣的形勢,採取行動。在行動過程中,他們會遇到一系列預設的障礙。最後,他們還將用到在“如何給總統寫報告”課上學到的方法,寫出一份報告。

    據中情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中情局真正應付危機的任務來的時候,都要求情報人員數個月24小時不間斷地排班工作。最近的一次是在美國軍事打擊阿富汗期間,再上一次是1990年北約對南斯拉伕的空襲。目前中情局沒有此類任務。

    此外,中情局有許多情報人員都要被派住國外,收集其他國家的情報,這些人除了在中情局大學接受培訓之外,還要到中情局另一個特別的培訓基地接受“魔鬼訓練”。這個基地有一個很有趣的外號———“農場”,學員們在這裡的表現將決定他們今後所從事的工作,表現太差的學員還有可能被淘汰。中原/文曲銘芳摘自

    《南京晨報》 2002-6-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