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審題 重視實驗 高考化學復習建議  

    目前,高考復習已經進入綜合練習和模擬考試階段,這是考前復習的關鍵性階段,對於檢查復習效果、訓練能力、總結考場經驗和提高成績,都非常重要。下面,本文就這一階段理科綜合中化學科目的復習提出3點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一、學會細心審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細心審題,正確理解和把握題示資訊,是正確解題的前提。但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一些全卷總分不低的考生在個別基礎題上失誤。究其根源,不是知識或運用知識的能力上有欠缺,而是審題粗枝大葉,答題先入為主。

    例如,2001年高考“3+2”模式的化學試卷第1題,結合“減少大氣污染,推廣汽車使用清潔燃料”命題,讓考生判斷目前使用的兩類清潔燃料———壓縮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這本是一道很簡單的基礎題,可有的考生卻把答案選為“氫氣”。錯答的考生不會不知道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什麼,而是審題時見到“清潔燃料”就和氫氣畫上了等號,沒有讀完全題就急忙得出了答案。

    另一種審題不細,表現在遇到題目中出現與自己熟悉的事物(如物質的化學式、結構式、坐標圖、曲線、化學反應等)相似或相近的情境時,不能找出其中的微小變化或區別,機械照搬原來答案而導致失誤。

    例如,2001年高考理科綜合試卷第14題,題目並列給出了苯和硼氮苯兩個結構式,讓考生回答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有幾種同分異構體。從兩個結構式可以看出,苯和硼氮苯的組成不同,結構相似。有些考生根據苯有3種二氯取代物,就判斷硼氮苯也有3種二氯取代物,從而導致本題不得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審題時只看到苯和硼氮苯結構上的相似之處,而沒有注意到後者的成環原子與苯不同,是3個 B原子和3個 N原子相間排列成環,因而其間位二氯取代物有兩種。所以,同是二氯取代物,硼氮苯要比苯多1種同分異構體。

    二、優化解題思路,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聯繫實際能力。

    有些考生在遇到陌生題目時,常感到束手無策,不能儘快形成解題思路。遇到這種情況,考生應該根據題目給出的事實和條件,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抽象、歸納相關資訊,並進行邏輯推理、論證,進而作出正確判斷。

    例如,2001年高考理科綜合試卷第12題,題目給出了磷的一種單質的結構,然後讓考生對4個選項作出判斷。經過認真審題以後,可以得出答案為(D)。對選項A,因為這種物質是磷的單質,完全燃燒後應生成磷的穩定氧化物——— P2O5;選項 B涉及它的水溶性,選項 C涉及它的熔點。這兩點都可以根據白磷( P4)的性質(不溶于水,常溫下呈固態)及題中所給這種磷的單質〔(P4) n〕的結構式,並結合物質結構的相關知識進行推理,作出合乎邏輯的判斷。

    解決複雜一些的題目時,可以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相結合,進行分析、綜合與推理。

    例如,2001年高考上海卷化學試題第29題(本文略作修改):

    為擴大現有資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中加入降凝劑 K,以降低其凝固點,擴大燃料油品的使用範圍。 K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它的合成路線可以設計如下,其中 B的氧化産物不發生銀鏡反應:

     試寫出:

    (1)反應類型: a_________、b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_;

    (2)結構式: G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3)化學方程式: D→E_________,E+ J→K______________。

    這是一道聯繫實際的有機化學推斷題。經過審題,獲取題示資訊後,回答題目中的3個問題之前,必須搞清框圖中有關字母所代表的物質各是什麼?若單純按照框圖中合成路線的方向進行推理(正向思維),則 G→ J幾種物質不易判斷。如由 F→ G,是1,3-丁二烯跟Cl2加成,可以有

    1,4-加成;1,2-加成;還可以有完全加成。究竟是哪種方式加成,産物 G是什麼,還須由産物 K沿反合成方向逆推(逆向思維)。這就是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相結合進行分析、推理、判斷。

    由 K推斷 E和 J,實際上是由高聚物推單體(解聚),得出 E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醇)酯, J則是2-丁烯二酸酐。再進一步推斷出 I是2-丁烯二酸, H為2-丁烯-1、4-二醇, G是1,4-二氯-2-丁烯。至此,就可以著手回答題中各問了。

    三、重視實驗復習,努力提高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中學化學中的許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物質的性質、制法等是由實驗推導和驗證的。化學學習過程中的實驗,不僅有助於加深我們對化學概念、原理和物質性質的認識,也有助於提高我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培養的實驗能力也會為許多考生將來從事科學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礎。歷年高考化學試題十分重視對考生實驗能力的考查。但是考生在實驗試題上的答案往往不能令人滿意。這裡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是大家的共識,就是考生在學習化學時對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重視不夠,動手實驗的機會太少,而在實驗操作中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更顯不足。因而在高考中暴露出實驗能力差距較大。

    例如,2001年“3+2”模式化學試卷第19題第二小題:“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種有機溶劑提取水溶液裏的某物質時,靜置分層後,如果不知道哪一層液體是‘水層’,試設計一種簡便的判斷方法”。題目考查了帶有一定思考性的化學實驗操作,還考查了考生的文字表述水準。正確回答這個問題,絕不是靠死記硬背書本就能解決的。

    有些實驗試題的解答,首先要考慮化學反應原理的科學性,其次才考慮實驗操作的科學性。

    在最後階段的實驗復習中,考生應儘量創造機會多實踐;並且在解答實驗題時,把答題過程當做動手做實驗來對待。(北京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 唐雲漢)

    《中國青年報》2002年5月2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