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鼓勵勝過斥責打罵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近期對湖北省39個城市445名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考生應對高考的心態。

    本次調查採用《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經比較後發現,高考考生對父母的“情感溫暖和理解”這一項目打分較低,同時認為父母對自己存在“過分干涉”和“過度保護”。而父親的“懲罰和嚴厲”、“拒絕和否認”,以及母親的“懲罰和嚴厲”、“拒絕和否認”等項目得分高,這表明所調查對象的父母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父母對子女缺乏溝通和理解,對子女的思維、情感缺乏關懷,他們常以工作忙為藉口,很少跟子女談心、交流或參與他們的活動,使子女對父母有一種疏離感,因而造成親子間的情感距離日益加大。二是父母對子女要求苛刻,稍有不順,就會施加懲罰。三是父母不能適時滿足子女的正當要求,常常對子女的行為表現出不滿情緒。研究發現,與母親相比,父親較少干涉或支配子女的獨立活動。

    此次調查清楚地顯示,積極的教育方式有利於促進學生各方面的心理健康水準。對於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消極的教養方式或多或少産生了負面影響。父母“偏愛”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較小,而只對強迫症狀或偏執等少數心理症狀産生影響。因此,父母應認識到,要更好地促進孩子心理髮展,必須全面改善教育方式。

    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傳統的家庭關係和家庭教育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對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産生了重大的影響。知識經濟時代,競爭日趨激烈,對人的要求不僅僅是智慧的高度發展,還要求其他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如社會適應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重要的家庭資源,孩子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因此,父母應認識、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社會要求,改善教育方式。

    欲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展,必須做到:

    1.注重情感溫暖與理解。

    父母要通過與孩子的交流來表達對他們的愛與關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感狀態,並給予積極的疏導。不斷鼓勵孩子所取得的進步與成績,以培養他們的能力信念與自信心。還要尊重並支援孩子正確的思想觀點,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父母要與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積極參與孩子的日常活動。父母的言行舉止要讓孩子體驗到家庭的溫暖與和諧。

    2.積極評價,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父母應採取平等的方式與孩子對話,允許孩子發表不同觀點。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給予肯定評價,並協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父母應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及發展的需要,對其合理的要求要表示支援並給予適當的滿足。

    3.正面教育,避免懲罰。

    俗話説:“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和表揚的效果要比懲罰好。過多的懲罰,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促成負面情緒並阻礙孩子的個性發展。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良表現,父母應從正面積極引導,指出過錯,提供改正的建議,而不是斥責、打罵。對於孩子好的行為表現,應給予及時的認可和適當的獎勵。這種教育態度將有利於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勇於改過自新的精神。

    《中國教育報》2002-01-23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