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升本”成了第二次高考?  

    一聽到老師説自己無緣報名參加“專升本”考試,山東經濟學院的一個女學生眼淚立即就掉了下來。像這樣的學生,輔導員董瑞華老師還真沒少碰到。從這個學期一開學,她和基礎部的另兩位老師每天都會接待好幾撥來諮詢“專升本”報考事宜的學生,一些女學生一聽不能考就哭了,老師心裏也很不是滋味。董老師説,按省裏今年的規定,只有學習成績綜合測評在前50%的學生才有報考資格,但“不管有資格沒資格,幾乎沒有不想報的”。

    山東經濟學院基礎部3位老師總共帶了500多名學生,據他們了解,到目前為止,只有兩個學生正在猶豫中———一個是因為找到了一份銀行的工作,一個是因為家庭經濟條件不允許。山東政法學院法律專業的幾位女生,日前向天津一家招聘服務員的酒樓拋去了“繡球”,但她們並不甘心,她們説自己還有一線希望,那就是“專升本”。而她們的同學也大多都在為此做著準備。

    山東工會幹部學院今年有700余名高職生畢業,學生工作部鄭部長告訴記者,學校的課程已結束,目前學生目的明確,分為兩個陣營:成績差的和部分家庭困難無力報考的同學在積極地找工作,成績優秀的學生早就開始了“專升本”的準備。鄭部長説學校也鼓勵學生積極報考。此前,不斷有學生及家長投書媒體,呼籲有關部門進一步拓寬“專升本”的渠道。今年,山東省教育廳對專升本政策作了重大調整,取消了全省統一考試,並將錄取比例提高到20%,儘管如此,仍然無法滿足專科(高職)生的願望。種種跡象表明“專升本”似乎大有演變成第二次高考之勢。

    辛辛苦苦擠過了高考這座“獨木橋”,為何又有這麼多學生紛紛爭著“專升本”?記者從學校招生辦主任、老師、學生那裏得到的答案都是:因為就業難。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僅普通專科學生報考“專升本”的願望強烈,高職生尤其是一些本科院校的高職生更是將之視為最後的“就業”機會。一位機電專業的高職生對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大學生就業難,專科生就業更難,高職生就業難上加難。”他在一個星期內輾轉參加了4場人才交流會,處處碰壁。有一家企業上午還打出要專科以上學歷的牌子,下午再去就換成了“本科”。

    某學院99級電腦專業的兩位學生幹部告訴記者,他們所學的課程和本科差不多,老師也都是教本科的老師。“而且我們專科比本科學得更認真,但是沒有人相信我們。”女生小高有些委屈地説。小夥子楊哲顯得要灑脫一些,但他説應聘中有件事令他觸動很大:一家位於濟南高新科技市場的電腦公司要人,楊哲趕去了。公司經理問他:“會佈線嗎?會布網嗎?”楊哲回答説:“不會,但我可以學。”經理笑了:“我們這兒連看門的都會,你學了3年的電腦都學了什麼?”“這能完全怪我們嗎?我們沒有實踐的機會。”楊哲告訴記者,上了3年的高職班,只在大二時有過短短的半個月實習時間。楊哲還告訴記者,他們開了一門電腦維修課,只能看著書本想像怎麼修,老師説找幾臺舊機器給大家拆拆,可是後來也不了了之了。據了解,沒有比較規範的課程設置,“雙師型”教師缺乏,實習基地和實踐時間不足,是高職教育中存在較普遍的問題。

    一位教育界人士認為,本科院校尤其是一些較有影響力的重點院校招收的高職班,往往能吸引更多的人報考。但越是這樣的學校,教師隊伍越偏重理論研究型,高職向普通專科甚至本科靠攏的傾向也就越強。社會的發展固然需要高層次的研究人才,這類人才數量的增多,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並行的兩條道上的兩輛車,缺一不可。高職生爭擠“專升本”的班車,一方面是因為有些高職教育尚且名難符實,此外也體現了人們重普通教育而輕職業教育的心理。在當前高職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形勢下,學生和家長都希望能進一步拓寬“專升本”的渠道,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高職生都學而優則“本”的話,無疑是在兩條道上並駕齊驅的兩輛車最終又跑到一條道上了。“本科畢業以後也不好就業怎麼辦,又繼續上研究生?”他説,有些國家高職也有研究生,我們的高職教育目前只開設到專科,隨著社會的發展將來肯定也會出現高職本科甚至研究生,但它與普通教育是有區別的。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高職生爭考普通教育的本科雖有事出無奈的成分,但也説明,高職教育還不到位,觀念更是急需更新。

    山東經濟學院招生辦公室劉主任主張給普通專科學生更多的“升本”機會,因為專科本身就是壓縮的本科,“給點水分就會膨脹”。而高職教育的出路是找回自己,社會人才的結構應該是立體化的,高職教育應該更加專業化,要充分體現其職業特點,但這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中國青年報》 2002年4月04日

    


“專升本”為高校擴招悄悄添柴
安徽專升本招生政策出臺 招生規模暫定為2000人
法官要本科學歷 高法制定"專升本"培訓計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