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現金儲備不足承受壓力 美國人:退休為何這麼難?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4 月28 日 | 文章來源:中新網

如今美國人下決心退休正變得越來越困難。從某些方面看,美國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錢。然而,要想攢夠錢、舒舒服服地退休卻也變得愈發地不容易。問題出在哪呢?

1) 標準提高

由於支出超過了稅後收入,美國人的儲蓄率已經變成了負值。這一事實本身就説明瞭美國人並沒有認真考慮過存錢養老的事情。不過,如此的入不敷出也讓我們看到了另一個有害的現象:美國人已經習慣了奢華的生活方式。隨著人們的生活標準不斷提高,退休的門坎也一步步升高,因為要想在退休後維持現有的生活方式,就得攢更多的錢。

2) 現金不足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2004年進行的消費者財務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1年至2004年間,美國普通家庭的資本凈值經通貨膨脹調整後增長了1.5%。這樣溫和的增幅一方面確實反映了美國家庭財富的健康成長,但不幸的是,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家庭債務的增長。

這裡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美國家庭財富的增長很大一部分來自房價的上揚。如果是股票或是共同基金升值,很顯然是會增加人們的退休積蓄的;若是房屋升值,那情況就要複雜得多了。畢竟我們可以隨時買賣股票和共同基金,但房屋卻不然,我們無論如何都得有地方住。

誠然,人們可以賣大房子來買小房子,這樣就能支配由此釋放出來的房屋凈值。現在的麻煩就在於:房地産熱已經讓小房子的價格漲得更高了,因此“賣大買小”未必能帶來意外之財。或者,大家還可以通過一種反向抵押貸款來兌現房屋凈值。不過這種貸款的手續費很高,因此沒有什麼吸引力。

3) 自力更生

根據波士頓學院退休問題研究中心的數據,2004年在美國享受僱主退休計劃的員工中,只有37%的人參加了傳統的“定額年金給付計劃”,而1983年時這一比例高達86%。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參加了“定額交付”退休計劃,這就要求個人不僅要勤勤懇懇地儲蓄,還要明明白白地投資。一旦出現投資失策的情況,退休儲蓄的積累進程將有可能放緩。

風險還不止這些。如果辭了職,個人就需要自己尋找退休收入來源。錯誤的投資決策和惡劣的市況將成為這些人的大敵。為了給可能出現的錯誤留出一些迴旋餘地,大家或許只能從退休基金組合中提取少量的資金供退休開銷,這就意味著即便是提取額度不大,退休基金的規模也必須是超大型的。

4) 投資收益減少

如今股票和債券的估價遠遠高於八十年代初的水準。舉例而言,1981年末,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14%,遠高於當時8.9%的通貨膨脹率;而2005年末,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4.4%,與2005年3.4%的通貨膨脹率相比相差並不大。同樣,2005年底標普500指數市盈率為18倍,而1981年底時則為8倍。

這意味著在未來年份,投資者獲得的股票收益和債券收益將減少,這樣一來人們就需要更多的儲蓄來彌補,一旦退休,退休基金組合的收益可能支撐不了個人從中提取大筆的資金。

5) 承受壓力

隨著嬰兒潮一代陸續達到退休年齡,許多人無疑會努力選擇和其父輩一樣在60至65歲之間退休,由此會帶來一大堆的問題。數百萬嬰兒潮一代同時退休,將導致美國勞動力過少、受養人過多。

想想看,美國人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依然旺盛,但提供服務和商品的人卻減少了。這种經濟根本的不平衡也反映在政府不斷飆升的鉅額赤字上,山姆大叔正努力增加稅收收入,用來支付社會保險福利和老年保健醫療制度的鉅額帳單。

事實上,在未來幾十年,稅收增加、通貨膨脹捲土重來、和政府福利減少的狀況都可能會在美國出現,所有這些都會讓退休變得更加昂貴。許多接近60歲的人將迫於這些財務壓力推遲退休,這樣也許能在勞動力和受養人之間保持一種更合理的平衡。

6) 壽命延長

即便是沒有上述這些財務壓力,許多老年人也不得不延長工作年限。美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也使得退休變得更加費錢。60年前,65歲的婦女平均還能再活15年;而今天65歲的婦女平均還能再活20年,而到了2040年,預計這一年限將延長到22年。同樣,60年前,65歲的男子平均還能再活13年;而今天65歲的男子平均還能再活17年,到了2040年,預計這一年限將延長到19年。

7) 醫療開銷

活得越長,醫療方面的開支就越大。當然這些醫療費中很大一部分將由老年保健醫療制度和聯邦醫療保險買單。不過,老年人仍有可能有大筆的醫療開銷要自己支付,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退休成本。

長期護理費用可能是退休後最令人擔憂的一筆成本。根據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05/2006年冬季調查中,現年65歲的老年人有69%需要某種形式的長期護理,或是在家中或是在相關機構中。

雖然這項成本對多數人而言都不算太多,但按目前美元計算,現年65歲的老人中,預計有16%的人此項費用支出會超過10萬美元。老年保健醫療制度和聯邦醫療保險可能會負擔其中部分開銷,但人們不能自己騙自己,要承認這其中潛在的財務風險還是相當巨大的,必須做到防患于未然。

(來源:美國《華爾街日報》 作者:Jonathan Clements個人理財專欄作家)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