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部分大學畢業生為就業找關係學習灰色技能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24 日 |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不得不去適應就業潛規則”

“你認識某某單位的高層領導嗎?我想在他們單位找個工作。”一名已畢業兩年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黃朋(化名)在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順便問起了這件事。最近這段時間,黃朋碰到熟人就要問問能不能找到關係,在他看來,有關係更容易找工作。

法學專業畢業的黃朋是西部計劃志願者,兩年的服務期限將在7月結束。畢業一年多來,黃朋一邊做志願者,一邊尋找滿意的工作,他參加了兩次公務員考試和多次招聘會,在網上投了多份求職書,但至今都沒有結果。這讓黃朋深感壓力大,也開始留心掌握一些求職技能。雖然他對找關係這樣的事情很反感,但最終克服了心中的彆扭,練習酒令和酒量,閱讀人際關係方面的書籍。“我也不想這樣,但不這樣找不到工作,這都是給逼出來的。”黃朋説。

海南大學大四女生何婧(化名)十分認同黃朋的看法。前一段時間,在同學的推薦下,何婧買了一本《厚黑學》,細細研讀。

何婧告訴記者,3月初參加的一次招聘會對她打擊很大,感覺自己像是在和農民工搶飯碗,很多企業招聘時明確要求要有工作經驗,如果應聘者是女性就要求已婚,但不標明學歷要求。在她看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只要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不容易了,好、壞是次要的事情。

海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小黃,目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幹臨時工。這份工作是家裏託人找的。她説,面試的時候,領導問過她“會不會跳舞,能不能喝酒”之類的問題。對於這點,她並不覺得意外。

雖然不得不適應一些潛規則,但所有受訪的大學畢業生都提到,大家現在都已經把心情調整過來了,順其自然。主要問題是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找工作比較盲目,而海南的就業市場太小,機會少,自己又沒有勇氣走出去。

海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一名老師認為,大學生傾心灰色技能的應該是極少數,對喝酒、唱歌等有特殊要求的用人企業也是極少數,在海南大學招聘的企業更沒有對所謂“灰色技能”的特殊要求。現在的就業市場是雙向選擇的市場,畢業生可以有很大的選擇空間,不能因為要找工作而被迫學習某些潛規則。

從大一開始就修煉

“畢業求職,不僅僅是要展示你的能力,還要展示你的人際關係。”“找關係是一種腐而不敗的求職方式。”“有錢有權,辦事不難,找工作也是如此。我不奇怪這個社會怎麼了,我只怨自己無權無錢。”

日前,記者在寧夏一些高校採訪時發現,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大學畢業生開始認同以上的求職觀念。基於這些求職觀念,部分大學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千方百計找關係,熱衷於考五花八門的證書,學習“灰色技能”。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文科學生的就業心態更容易出現偏頗。他們認為只有公務員考試是比較公正的,其他單位招聘、面試沒有多少公正、公平可言,要找到工作,主要靠各種關係。

另據了解,部分大學生不是等到大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才開始注重鍛鍊自己的“灰色技能”,他們從大一就開始有意加強這方面的鍛鍊,並稱之為培養“情商”。

寧夏某高校的一名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的大學校園早已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了,而是現實社會的縮影。大學生潛移默化地被社會風氣熏染,也早早具有了“社會化”心態。在校園裏也不乏靠拉關係、送禮而達到目的的例子:個別同學因為送了兩條煙而入了黨;因為送了禮,家庭經濟狀況不錯的同學卻依然拿到了助學金。這些現象更促使部分大學生將鑽營、討好上級、不擇手段達到目的等社會不正之風視為正常。

儘管各個學校都在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發生在身邊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對大學生的影響更大。

一名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告訴記者,上學期他在北京某五星級酒店實習期間,幾個月都任勞任怨,還值了許多夜班,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實習成績只是合格。而那些平時與酒店值班經理走得近,實習期間並沒有吃多少苦的同學,實習成績卻是優。他因此而認為,現在的社會幹什麼都需要關係,單憑埋頭苦幹是行不通的。

一名大學生還指出,大四是“鬧心季節”,同學之間在求職中存在著許多競爭。畢業前夕,大家雖然有交流,但很難了解各自內心深處的想法。同學間缺乏信任與交流,也使個別學生在陷入不正確的求職觀念時,無法得到及時的幫助。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寧夏高校的大多數大學生對求職抱有正確的心態,依靠自己的真才實學去求職。現在各個高校的學生就業都很困難,許多學生一方面在爭取每一次求職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他們能處之泰然,認為不一定要在畢業之前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可以在畢業之後繼續找。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的張強老師認為,大學生熱衷於學習“灰色技能”的現象出現的原因,除了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外,還有就業政策法規不健全等原因。現在國家明確規定國家機關的公務員凡進必考,並對招考方式、組織形式都有具體規定,所以準備報考公務員的大學生都會認真學習,憑自己的真本事競爭,不會走歪門邪道。而現在如何規範企業招聘,如何保護大學生求職權益等,還缺乏相關的法律規定。所以有關部門應該儘快出臺或完善有關法規,從而杜絕不良風氣對大學生心靈的侵蝕。(本報記者吳海鴻 銀川3月23日電)

“灰色技能”受寵並非主流

“灰色心理”難除值得關注  

記者近日走訪安徽省幾家高校後發現,大學生為求職修煉“灰色技能”的現象的確存在,但並非是主流現象。

在採訪中,一家工科類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告訴記者,該校目前已簽約的1000多名學生中,只有1名學生反映在簽約後用人單位一名負責人曾半調侃地問道:“酒量如何?”而值得注意的是,該校畢業生的主要去向就是企業,而傳説中對學生酒量方面有特別要求的大都是企業。

另外一家綜合性高校的學生在應聘一個廣告公司的職位時,也曾被問過“有無喝酒、唱歌之類的特長”,但也就是一語帶過,隨便問問而已。

據記者了解,沒有一家正規用人單位把這些對“灰色技能”的招聘要求當真並寫在紙面上。

記者採訪中隨機接觸到10多名大學生,其中只有1人曾在上大二時看過一次《厚黑學》,但完全是業餘時間的瀏覽,根本沒有想到跟畢業求職挂起鉤來。更多的學生只是聽説過這本書,或是在校園書店裏翻過,有幾名學生甚至對什麼是《厚黑學》一無所知。

此前,一些媒體稱《厚黑學》在校園書店熱銷,而據記者了解,這本十多年前就開始出名的書可以算是一本“長銷書”,一家校園書店一年可以賣個十來本,但從來也沒有暢銷過。

某高校的學生處處長向記者分析,現在隨著幾年的擴招,學校裏的後勤服務都很發達,校園人氣很旺,同學間的各種聚會很多,喝酒根本不需要專門練習。而學生中專門去練唱歌、跳舞的,更是寥寥無幾。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近年來企業用人數量的激增,各高校畢業生在企業,特別是用人機制靈活的民營企業就職的比例大幅增加,的確有些企業希望招來的大學生能走上行銷或管理崗位,有一個好酒量和基本的社交技巧,能應付一些必不可少的社交場面,這也使得“有酒量”這樣的要求開始浮出水面。但絕不能因此就簡單判斷追求“灰色技能”已經成為大學生中的主流。

一位多年從事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一些學生面對求職的“灰色心理”難以消除,才是真正值得重視的問題。“灰色心理”的具體表現有:對求職有畏難情緒,害怕面對用人單位;回避求職問題,消極等待別人幫助;認為還是要靠關係才能成功,不承認實力才是就業市場上的“硬通貨”;不知道自己究竟最適合幹什麼,對前途感覺很迷茫;不知道用人單位最需要什麼樣的素質和技能,學習沒有明確目標等等。

在記者採訪的數家高校中,都已將這批“灰色心理”難除的學生列為“就業困難群體”。某高校學生工作處處長告訴記者,高校學生中“就業困難群體”的共同特徵一般是家庭貧困、沒有起碼的自我推銷資本;學習成績和實際能力都很差,在就業市場上沒有

競爭力;性格十分內向,交際能力較差。每年到了四五月份,各學校依然沒有簽約的學生中,除了少數要考研或願意非正規就業的學生外,都是這一群體中的“代表人物”。

記者從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等高校了解到,將就業指導的工作重心從學校下移到院係,及早發現和診斷就業困難人群,並將對就業困難學生的指導列入輔導員的日常工作職責中,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共識。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