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破解就業難題之策:理性分析畢業生就業形勢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3 月24 日 |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大學生就業是眾多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年復一年褒貶不一、喋喋不休的爭論和唏噓慨嘆,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大學生就業對全社會的影響之深,之廣。對於就業形勢的分析,必須持冷靜和理性的態度;尋求就業難題的破解之策,也必須切合實際,務求實效。

正視不容樂觀的現實

2006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這樣的結論源於以下的事實:

1.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突破400萬大關,達到413萬人,比上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其中,畢業研究生27萬人,比上年增加35%;本科畢業生174萬人,比上年增加16%;高職高專畢業生212萬人,比上年增加26%,畢業生數量連年創出新高,而且總量大、增幅高。

2.社會總體就業形勢嚴峻。據國家發改委資料,2006年全國16歲以上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達到高峰。從需求情況看,如果經濟增長和就業彈性保持近年水準,今年可增加就業崗位800萬個左右,加上自然減員提供的就業崗位,預計今年城鎮可新增就業崗位約1100萬個,而勞動力供給將達1400萬人。

3.“晴雨錶”效應增大。大學生就業與國內經濟發展的關聯度越來越大,2006年有兩大因素不容忽視,一是國家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宏觀調控的力度進一步增大,使得一些基礎建設、能源、鋼鐵、房地産、汽車、建材等行業供求關係發生變化,一些行業由投資過快增長、結構不合理引發的産能過剩將逐步顯現,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將受到遏制,這必將直接或間接影響這些行業及其關聯行業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二是由於多種因素,人民幣升值和金融風險壓力增大。人民幣升值對紡織、服裝、製鞋、玩具、家電等傳統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帶來不利影響,國內外對下一步人民幣匯率的走向仍心存疑慮,對今後的預期還不穩定。如這些用人出口不暢,則其用人將受到影響。  

4.世界貿易摩擦波及就業。儘管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勢頭強勁,但一系列信號表明:中國外部貿易環境趨緊,總體形勢不容樂觀。從國際形勢看,我國已進入國際貿易摩擦高發期,已連續9年位列反傾銷對象榜首,從加入WTO至今,國外共發起707起針對或涉及中國産品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案件,特別是

紡織品配額取消後,全球已形成以美國為首的針對中國大陸紡織品的同盟,對我國産品的反傾銷已從發達國家擴大到發展中國家,産品從紡織品擴大到電子、五金和機電産品。國家某權威機構的一份研究報告稱,目前的出口高速增長難以持續,預計今年上半年將發生轉折性變化。這對我國經濟增長將産生重要影響,由此波及這些行業的就業,進而影響這些需求大戶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

5.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從地區分佈看,東部省市吸納了全國5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西部省區接收高校畢業生的比例不足20%,東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東南飛”的現象依然存在。從學歷層次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仍然是就業的難點和重點。從學科專業看,工科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而一些“時髦專業”和文科專業就業出現困難。專業趨同現象和學校的知名度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也産生了重要影響。

6.一些新情況值得關注。一是用人需求越來越向重點大學集中、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特別是地處偏遠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二是高校畢業生“重心”下移受阻,由於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佔和擠壓,一些低端崗位被多方佔領;三是研究生就業率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把握好節奏、調整好結構已是當務之急;四是近年來待就業畢業生有增加的趨勢,就業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五是社會的有效需求趕不上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另外,東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臺,有可能引起社會不必要的恐慌,應該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形勢嚴峻不等於“嚴冬來臨”

儘管矛盾很多,困難不少,社會上“大學生就業的冬天”也已經叫喊了好幾年,可是年年“冬天”年年“過”,我們不也迎來和煦的春天了嗎?實事求是地説,大學生找個工作並不難,難的是找一個理想的工作。作為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沒有必要“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也沒有必要患得患失、畏縮不前或自暴自棄,要看到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有利條件和難得的歷史機遇,迎難而上,做出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抉擇。

首先,黨和政府極其關心大學生就業。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全力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並多次在有關會議上強調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各級黨委、政府也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上重要議程,突出其重要位置,採取了多種措施積極推動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目前,全國已初步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統籌協調、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界大力支援的良好格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日益成為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

其次,高校的“一把手工程”已經深入人心。自2003年以來,國家逐步把畢業生就業納入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標,突出強調畢業生就業在高校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倡導並嚴格要求高校的“一把手”對本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不論是在硬體投入還是在軟體建設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一方面從制度和機制上保證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有力地推動了高校辦學理念的轉變和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一些學校已經向學生莊嚴承諾,只要不過分挑揀,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找到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給畢業生“吃了定心丸”。

第三,經濟發展勢不可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歸根結底還得依靠經濟的拉動和促進。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這對緩解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建設和諧社會、創新型國家,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將直接拉動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同時,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和我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將為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施展才華的空間。

第四,基層大有可為。“猛將必拔于卒武,賢相必起于郡縣”,自古是之。去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從制度層面上固化了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渠道和途徑,標誌著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進入全面推進的新階段。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事關青年健康成長、事關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工程,畢業生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勇於到基層鍛鍊成長,善於在艱苦、複雜的環境中脫穎而出。

第五,政策環境更加寬鬆、有力。近年來,圍繞推動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為畢業生充分就業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例如,在自主擇業方面,破除了一切部門限制和地區限制,畢業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在自主創業方面,免除了創辦企業的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並可提供小額貸款資助;在鼓勵走訪基層方面,除給予一定的生活保障外,在落戶、職稱、考研、考公務員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在就業服務方面,不僅學校有週到的指導和服務,政府有關部門特別是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和畢業生就業市場也提供多種公益性服務;在擇業期限方面,不僅畢業前可以找,而且畢業後兩年內仍可雙向選擇;在困難救助方面,畢業後可以登記失業,享受失業人員優惠政策,特別困難的還可以申請臨時救助,可以得到比如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支援。可以説,現有政策涵蓋了畢業生就業的各個方面,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政策框架體系。

就業難題的破解之策

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需要國家、高校、畢業生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在各自的權利義務範圍內各司其責,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達到多贏和共贏。

作為國家政府部門,重在抓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抓規範服務和創造安全環境。在制定政策方面要分門別類、有的放矢,做到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分層次推進。

對高校而言,重在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關注熱點,責任落實,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要有創新。

就業歸根結底是畢業生自己的事情,現在已經是3月下旬,對高校畢業生而言,一定要抓住機會,儘量早定工作崗位。否則,畢業即失業,不僅無法回報家庭的經濟投入,更談不上實現自己的鴻鵠之志。

筆者對畢業生求職有這樣一些建議:1、機不可失、早作決斷。當前,很多畢業生還在左顧右盼、猶豫不定,有的學生手中有幾個選擇但遲遲不簽約,總希望奇跡在明天出現。豈不知,用人高峰稍縱即逝,在畢業生供給充足、社會需求呈現買方市場的態勢下,好的用人單位不可能在一個需求週期內兩次或多次到同一個學校去,更不可能苦苦等待你遲來的回復。所以,建議目前有就業意向的同學儘快簽約。當然,實在不理想的也不要強人所難。

2、全面撒網、重點捕魚。還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就業資訊是最重要的。一方面,要儘快與學校就業部門聯繫,取得主渠道的幫助和支援;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地緣、血緣、學緣”關係,發動老鄉、親友、同學(校友)找資訊。在有目標的情況下,要重點“捕魚”,在沒有目標的條件下,可以有選擇地全面“撒網”,甚至“有棗沒棗打一竿”。

3、高也成、低也就。大眾化教育必然導致大眾化就業,高校畢業生已不再是“象牙塔”裏的“陽春白雪”,這種轉變促使高校畢業生在享受大眾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肩負著就業陣痛的壓力。於是,不就業族、考研族、創業族、打工族、出國族紛紛出現,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越來越多樣化、多元化。因此,高校畢業生不僅要能承受“治國平天下”的重任,更要能夠忍受“天將降大任于斯人”的痛苦,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理想的職業固然重要,但在沒有更好選擇的前提下,暫時屈就也是權宜之計。

4、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經濟社會發展的事實越來越證明,一個人不可能終生從事一種職業。因此,具有高附加值人力資本的高校畢業生沒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時的“完美”,完全可以先就業,然後在職業發展中選擇從事的專業,進而在不斷積累中成就自己的事業。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最好還是先落實個單位,然後再根據情況伺機而動。當然,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必須處理好與已簽單位的關係,並能夠承受違約引發的責任。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