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讀熱:考生維權的無奈之舉  

       近年來,考生被高校錄取後不願報到而選擇回高中復讀的現象,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去年南方某省有6萬應屆畢業生被大學本科錄取,但有1萬人未去報到,這些同學很大部分去參加公辦學校的高復班。湖北省去年有近5千名上線生因沒考上心目中的名校決定今年再戰。高考復讀現象在我國愈演愈烈。教育部近日(2月28日)還發出公辦高中不準亂開“復讀班”通知。表面看來,高復班學生的膨脹浪費了一些高校的教育資源,加大了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升學壓力。但筆者以為,考生復讀是當今高校招生制度下考生維護自我權利的無奈之舉。

      80年代的高中生考大學,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少。那個時代讀大學不需要你花什麼錢,只要被錄取就是“國家幹部”,就可以享受相關的待遇:戶口進城、畢業後被招乾等。90年代以後完全不同:上大學要交很多錢,畢業後不包分配,根據市場需求雙向選擇。這時候讀大學已經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接受高等教育,而是考生在對自己的未來做一次價格不菲的投資。

      而我們的高考招生體制在這些變化面前卻沒有多少改變,不論是考生先填志願再考試還是先考試再填志願,似乎在高校與考生之間應有的相互選擇之中,高校的權利永遠都是最大的。高校與考生之間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高校可以依據分數和其他條件選擇自己中意的學生;而學生在報志願的過程中大都處於一個迷茫的狀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有這個深刻的感受:報志願的時候只是聽説哪幾個名校不錯,自己很少親身經歷;自己適合哪些專業也很不明白,只是聽説哪些專業熱門。在考試結果很難如願的時候,自然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考生不畏犧牲青春回爐復讀的情況。

      在國家、社會、高校、考生這個高考的關係圈裏,考生是弱勢群體。降低高考復讀熱不應該單純地壓制和限制考生復讀,高校應該積極向考生宣傳自己,國家應積極調整高考錄取政策,以便更大限度地體現考生的利益。考生是高等教育這個市場的“消費者”,他們應該有更多的自主權。至於考生偏向熱門專業而冷落了一些國家亟需人才的冷門專業的問題,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考生身上。現在都市場經濟了,相關責任部門只要在宏觀政策上加以積極引導,加上市場短缺造成的缺口壓力,高考考生會把自己的志向逐步轉向國家急需的一些專業上去的。(陳雒城)

    中國青年報 2002年3月6日

    

     

    

     

    

    


上海公辦高中今年起不再接受高三復讀生
高中復讀生上學拿“工資”
復讀不應成為就業的制約
高校錄取生選擇復讀不宜提倡 公辦高中將限辦高復班
不許留級和復讀 素質教育一樣有高升學率
害怕學生去別的學校復讀 學校竟然無理扣壓畢業證
高分復讀是正當使用權利還是變相浪費資源
河南考生“擇校”要求高 高考復讀竟成“潮”
京城出現高分復讀班
廣東:求你讀大學——看上線考生復讀
什麼樣的考生該復讀
落榜生如何選擇深造或復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