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壓力推向高端  

    今年大學生的就業出現了哪些趨勢?上週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相繼召開了校園招聘會,這也是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校園招聘會,記者從北京大學獲悉,儘管此後還會有專場招聘會,但校園招聘會已接近尾聲。

    ■趨勢一:學生就業期望值縮水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中有不少水分,碩士、博士畢業就拿上萬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隨著今年IT業的進一步走軟,就業崗位中的亮點變暗。今年IT業普遍壓縮招聘人數,這不可能不影響到大學生就業的心理期望值。深圳華為一直是北大、清華的招聘大戶,有消息説去年該公司招聘了5000余名大

    學生,而今年這一招聘數字僅為千余人,上周在北京大學的招聘現場,學生們普遍反映,往年華為在招聘時,通常不要求專業限制,而今年它的門檻明顯提高,不只招聘人數大大降低,同時限招專業,只招對口專業的學生。

    ■趨勢二:就業成本提高

    日前有報道説,青島大學生在就業時將自己的學習、工作經驗製作成VCD,將同學、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刻到上面。儘管這一做法不具有普遍性,但近年來大學生就業成本在不斷提高卻是個不爭的事實。教育部學生司畢業生就業處王輝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目前大學生的就業成本提高有幾方面

    的原因,如製作高成本的簡歷,提高包裝自己的費用,還有就是學生盲目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招聘會。“目前社會上的招聘會成功率很低,大多只是資訊發佈,降低學生的就業成本就要提高校園招聘會的效率”。據介紹,校園招聘已經成為國外大學生的主要就業渠道,70%以上的大學生都是通過校園內固定的招聘渠道找到工作的。

    ■趨勢三:人才競爭的壓力推向了高端人才

    北京大學今年畢業生的數字是4000余名,而實際參加就業的人數為2000人,其中研究生就業的數字超過本科生,近半數的學生以考研或者是出國分流了就業壓力。這種情況應該是北大、清華的特色,其他學校並不普遍。但大學生延緩就業卻是每個學校都存在的現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的學生往

    往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為自己打造第三條途徑。大學生延緩就業的浪潮將人才競爭的壓力推向了高端人才。“今年一個新趨勢就是研究生就業出現了向企業流動的情況”。北京大學主管學生就業工作的副校長介紹説,往年研究生主要的就業渠道是科研院所、國家機關,而今年出現了企業流。

    ■趨勢四:大學生流行不就業

    北京市教委為了緩解就業壓力,曾經規定大學生可以延緩一年就業。時下北京出現了不就業一族。來自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數字表明,每年四五月份,都有學生申請不就業。前年這一數字是20人,去年這一數字是40人,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如果是學生找不到工作,我們會幫助他們找工作,但事實上,這些學生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不參加就業,奇怪的是,他們往往是學業不錯的學生。其中有一部分人選擇自己創業。”(牛金榮)

    《北京青年報》2002年3月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