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應避免盲目性  

    小霍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應屆畢業生,一過完春節就來到學校,邊找工作邊等待考研分數的公佈。他説,這段日子真是煎熬,連春節都沒過好。和小霍一樣翹首以待的人今年特別多,上海有近6萬人考研,但計劃招生名額則為14500人,錄取比例是4比1。據教育部門預計,考研熱在今後幾年仍將有增無減。

    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守鈞認為,“總的來看,考研熱的形成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對於個人,追求高學歷是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對於國家,提高整個人力資源的品質對經濟發展非常關鍵。但是,在愈演愈烈的考研“熱”中,透視一部分考生的報考動機和專業選擇,教育界人士也引發出“冷”思考。

    社會上“人才高消費”現象,“刺激”了考研熱的形成,也為考研蒙上了“功利”色彩。許多考生認為,單單一個本科學歷已不再具有競爭優勢,而僅是就業時的一個“底線”。大學生們考研的準備時間也越來越提前,有的甚至一進大學就開始準備了,而把正常的學習擱置一邊。另外,不少外地考生把考研作為到大城市立足的一塊“墊腳石”。

    專擠“華山”一條道,報考研究生專業“冷熱不均”現象也較普遍。今年法律專業的錄取比例全國為13比1,而物理力學、歷史等基礎學科則“門庭冷落”。在上海交大,報考電腦應用碩士專業的人數是報考計算數學的100倍。上海水産大學的特色專業,如捕撈學等,計劃招生數與報考人數基本上是1比1,可謂一點挑選餘地也沒有,可是社會上對此類人才的需求卻非常迫切。

    考研,確實應該避免盲目性。一些教育專家建議,要改革研究生考試錄取方法,改革的重點應放在改變“一刀切”的考試製度和招生辦法上,減少統考科目,把考生從應試教育的“圍墻”中解脫出來;重視復試、面試,讓真正有志於做學問、熱愛本專業的優秀考生脫穎而出。此外,還可靈活設置錄取辦法,對某些特殊專業實行政策傾斜。(楊健、徐敏)

    《解放日報》 2002年2月28日


考研熱升溫 輔導班報名排長龍
考研後遺症
考研培訓班是怎麼賺錢的?
“考研熱”是一種病態現象
“學歷貶值”引發考研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