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飯碗該怎麼找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種各樣的畢業生招聘會就開始多了起來,用人單位紛紛跑到高校去相千里馬,畢業生們也走南闖北,為自己的將來提早做打算。從我們目前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學生們要找一個稱心如意的飯碗並不容易。由於今年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擴招後的首屆學生畢業,畢業生生源明顯增加,僅上海就比去年多了8000名畢業生。為了讓自己找工作更有針對性,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最適合的工作,一些畢業生也開始主動對自己進行了“測量”和定位。

    從大連來北京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小梁到了北京之後,首先找到北京市人才素質測評考試中心進行人才評估。

     小梁的想法是:年輕人到底以後想做什麼,他自己把握不定,想通過諮詢看看到底適合哪種工作,因為只有適合了才能做好,做好了才有發展。

    像小梁這樣,在應聘之前去做人才評估的畢業生不是少數。據測試中心的朱主任介紹,近一年以來,到中心做測試的大學生人數迅速上升,從2001年9月到2002年1月,參加人才素質測評的人中60%以上是應屆大學畢業生。據了解,測試從邏輯能力、社會交往能力、職業發展傾向等多方面入手,使畢業生能夠比較全面的了解自己,並且由於測試中心已經同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固定的客戶聯繫,因此許多大學生把測試結果當作包裝自己的重要籌碼。目前在廣州的許多單位明確表示求職者來應聘前必須要經過人才測試。

     北京市人才素質測評考試中心測量評價室主任朱冽烈對記者強調:年輕人選擇到適合自己個人發展的,對他的職業生涯發展最有利的道路,不僅對他個人來説是有利的,同時,對整個社會人力資源的合理調配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做一次完整的人才素質測評需要花80元,而這筆費用在學生們求職應聘的花銷中只是個零頭。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今年,畢業生為了推銷自己,自我包裝的範圍大大超過了以往。在招聘會上,記者看到絕大多數女同學都化了粧,做美容也是很普遍的.

    應聘的女畢業生承認,做完美容來應聘的同學很多,基本上都做了。

    相對以前,美容美發、拍攝藝術照、進行人才測試、上形體訓練班和化裝班、甚至整容等都是學生們進行包裝的熱門項目。除了在“外包裝”做足工夫,許多人還熱衷於考各種資格證,“內外兼顧”。在記者隨機採訪到的50名畢業生中,九成以上的受訪者已經為包裝自己花費了1000多元,四人達到2000元以上,只有一人在800元左右。並且所有受訪者都表示這個數目還會增加。如果按每人1000元計算,僅北京生源的高校畢業生用在求職包裝上的費用就接近3700萬元。在包裝上花費了大量精力和財力,對此,畢業生們的觀點是:“舍不著孩子就套不著狼。”工作關係到以後的經濟收入,都是為了長遠的投資。

    而這筆投資在求職中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呢?在記者隨機採訪到的30家用人單位中,28家單位認為包裝是必要的,但更重視真才實學。但另外2家則明確表示沒必要包裝,包裝有點“過”,希望能實事求是。

    畢業生把包裝當作求職中的重要環節,但實際上用人單位並不看重。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畢業生求職的花費逐年上升呢?

    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張繼棟的看法是,主要是跟目前的整個的就業形勢有很大的關係。就業形勢近來這幾年不是特別的好,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在這種大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的形勢下,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自己的求職擇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競爭的激烈就使學生為了自己能夠在競爭當中取勝,他必然要想辦法來包裝自己。

    據北京人事局統計,2001年北京生源的高校畢業生人數為27165人,而2002年這個數字上升為36966人,增長了36.1%,人數和增幅都創造了歷史新記錄。即使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大好的2001年,截止到年底,本科生的就業率約為86%,還有近七分之一的本科生沒有就業.

    畢業生逐年增加,需求卻相對少了。從去年底開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因為經濟不景氣而紛紛裁員,像摩托羅拉、寶潔公司這樣的招聘大戶在2002年的招聘會上難尋蹤影,記者在一次大型招聘會上只看到一家外企。另外,再教育、繼續教育的普及、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大學生不再是搶手貨;由於社會需求的變化,學歷矛盾、專業結構矛盾也凸顯出來,上海已經規定,部分地方高校的本科以及以下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今年不再具備進滬就業的申請資格,而研究生則不受限制。要想在求職場上勝人一籌,個人能力還是根本。

     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張繼棟指出:用人單位希望學生有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因為你幹任何工作,那麼主要是體現你本身的能力和素質,需要你的知識水準,而不是其他的東西。

    從記者的調查來看,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是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而不是包裝。而且,我們還發現,很多單位急缺人才,但是有些大學生們卻因為待遇、環境等方面的原因而放棄機會。對此,有專家告誡考生,有高期望值不是壞事,關鍵是期望值要建立在對自身情況的正確認識上,而且,目光要放長遠,個人在事業上的發展空間遠遠要比一時的工資待遇重要得多。

    央視國際2002年2月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