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熱”的喜憂

    今年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硝煙剛剛散去,有兩組數據令人關注:一、全國有62.4萬人參加考試,然而,招生規模是19.665萬人,錄取比例約3:1;在上海、江蘇等地,這一比例是4:1,大大低於高考錄取比例。二、研究生招生名額雖比去年增加22.8%,考生卻增加35.7%,考研隊伍的膨脹快於招生規模的擴張。這一現象説明什麼?

    ——主持人

    主持人:本報記者 汪曉東

    參與者:江南大學機械自動化係學生 陸浩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 程福財

    上海貝爾公司人力資源部 淩霄

    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林在勇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 董小蘋

    海通證券公司研究所 黃義志

    部分在職參加考研者

    追求知識已成為社會趨勢

    學歷越高,就業優勢越顯

    陸浩:不考研怎麼辦?有人説,研究生多如牛毛,本科生比牛毛還多。這種説法當然有些誇張,但現在就業形勢確實嚴峻,僅僅本科學歷就沒有競爭優勢,學歷越高,優勢越明顯。另外,有些人想跳出本地,到上海或北京的重點大學繼續深造,人往高處走嘛!因此,考研似乎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一種趨勢,我們班上有一半同學要考,有些人甚至一進大學就開始準備了。

    主持人:考研的功利色彩較重,是否會産生消極影響?

    程福財:考研是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有什麼好擔心的?況且,考研熱造成的一種客觀事實是,追求知識成為一種社會趨向,公眾的知識層次不斷提高,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但是,有一種情況值得注意,一些本科生把大量時間放在復習考研上,正常學習給耽誤了,這種傾向不足取。

    主持人:用人單位抬高門檻,甚至有些單位非研究生不取,這種情況是否普遍?

     淩霄:不完全是這樣。一般來説,外資企業進人標準是這樣的:研發部門要求研究生以上,而銷售部門本科生就可以了,招聘計劃是根據崗位需求而定的。比如,我們公司去年招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今年招的全是研究生,都進了研發部門。當然,我們公司進人一般要求是本科學歷。IT企業,招人要求基本如此。

    因同事的壓力和“跳槽”的動力

    在職考研生超過應屆考生

    主持人:有一種擔心是,考研人猛增,生源品質可能會有所下降。

    林在勇:生源品質不必擔心,因為考研人多了,學校的選擇餘地就大了,標準甚至還會提高。從培養能力上看,也不存在大問題,因為很多學校教師隊伍龐大,增加學生不會有多少影響。

    主持人:還有一個情況值得關注。近年來,在職人員在考研大軍中的比例不斷增加。據報道,今年在職者超過了應屆生。我採訪了一些在職考研人員,他們中有的人是因為感到來自同事的壓力,説不考研很難立足;有的人對現有的工作不很滿意,想通過考研改變環境,等等。難道真的需要那麼多人都去考研嗎?

    程福財:我們的研究生總體上還是少。有報道説,上海每10個人中才有一個大學生。上海尚且這麼少,全國平均水準又怎樣?儘管這幾年大學在擴招,研究生也在擴招,但總體水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很低。這就是擴招的大背景。10年前,本科教育還算是精英教育,現在只能算是普及教育了。本科生多了,研究生也就要相應增加。經濟在發展,國家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對於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尤顯迫切。

    知識在社會資源分配中的作用也在提高。説白了,學歷越高,將來賺的錢就可能越多,得到提升的機會也越大。要説研究生學的知識一定比本科生多很多,這也未必,但用人單位對高學歷更感興趣,這是否説明我們的本科教育品質在滑坡?值得思考。有人説,現在的研究生只相當於10年前的本科生,現在的博士生只相當於10年前的碩士生。那麼,現在的本科生呢?正是一些用人單位追求高學歷,進一步刺激了考研熱。

    董小蘋:“考研熱”的本身反映了人們對知識的追求,是知識價值的具體體現,發達國家也有過這樣的經歷。一方面,用人單位對學歷的要求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學生競爭的壓力又在不斷下移,從大學到中學,再到小學,現在一些家長又不惜代價為孩子尋找好的幼兒園。這些,都是為孩子將來有高學歷尋找高起點。

    熱門專業考生多學校多

    要警惕人才失衡和過剩

    主持人:請問陸浩,你是否還有換個專業的想法?

    陸浩:的確如此。在大學裏,我接觸了自動控制專業的一些課程,發現自己很感興趣。因此,我想考自動控制專業的研究生。雖然換專業考試難度不小,但我相信機會對於每個人是均等的,主要看自己是否努力。準備得好,與其他人就沒有大的差別。

    主持人:有沒有想考一個熱門的專業,比如法律、經濟、外語等?

    陸浩:這類專業確實很吃香,尤其是中國已經“入世”了。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理工科學生的思維與文科學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去思考後者的問題,可能會産生錯誤的答案。我們去考經濟、法律類熱門專業,難度會更大。

    黃義志:未必如此。我在大學裏學的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後來我以總分第一的成績考取了復旦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在復旦,我每年發表的論文有十幾篇,而班上其他同學大多只有一兩篇。我覺得理工科學生學文科有優勢,特別在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相對於文科改學理工科而言,理工科學生改學文科更容易一些。據我了解,很多大企業更喜歡有文理交叉背景的學生。

    董小蘋:這個問題確實應引起重視。熱門專業報考者成倍增加,基礎理論方面的專業,報考者相對較少,長此下去會造成人才結構的失衡。很可能熱門專業人才過剩,進而出現就業問題。因此,有關部門應該注意引導。另外,少數大學不顧辦學能力,片面擴大研究生招生數量,盲目開辦熱門專業,可能導致辦學品質下降。

    總之,考研者的增加是好事,但應當正確引導,使其有序發展。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2年01月31日第三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