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數千億元海外壞賬"啃噬"中國外貿 壞賬率高達5%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9 月21 日 |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出口業務的壞賬率高達5%,是發達國家平均水準的10~20倍。

——中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機制缺失是根本原因。

——中國進口商信用總體高於外國進口商。

在中國外貿持續增長的繁榮背後,一個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商務部研究院對500家外貿企業的抽樣調查表明,中國出口業務的壞賬率高達5%,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字是0.25%~0.5%。

昨天,商務部研究院院長柴海濤不無憂慮地表示,對於高速增長的國際貿易所伴生的巨大商務信用風險,中國企業應該高度警惕。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對外付款信用風險評價卻很高。海外壞賬300億美元

中國外貿近年來增長迅速,2004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11547.4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5933.6億美元。柴海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如果抽樣調查得出的5%壞賬率是比較準確的話,這樣推算下來,中國每年因為出口産生的海外壞賬應該在300億美元左右,合人民幣2400億多元。

據柴海濤透露,商務部下屬另一家機構對中國1000家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68%的企業有過因貿易對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損的遭遇,其中損害最嚴重的就是信用風險所造成的拖欠貨款和合同違約,中國企業“應收賬款延遲收付”的比例超過50%。

據柴海濤分析,中國企業之所以海外壞賬如此巨大,除了由於中國對外貿易迅速增加而可能導致的“蘿蔔快了不洗泥”現象外,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絕大多數企業沒有建立起內部信用風險管理的工作流程,企業內部信用風險管理水準還較低。有些企業,由於急於在海外擴張,對目標國信用風險了解不夠,因而導致陷足於海外壞賬,造成較大損失。

記者了解到,除了大型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之外,中國的中小出口企業在內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基本上還是空白。

商務部研究院的調查表明,海外壞賬在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發生的可能性更高,如電子、服裝、輕工等。柴海濤分析,這些行業因為競爭激烈,企業為爭取到訂單,在簽訂合同確定付款方式時往往對對方要求比較寬鬆,由此增加了收款風險。另外,就貿易形式來説,一般貿易出現海外壞賬的風險比加工貿易要大一些。中國短期信用風險為A3級。

中國企業雖然成為海外壞賬的受害者,但是在對外付款方面卻比較規範。昨日首次面世的《科法斯世界貿易信用風險手冊2005~2006》中文版(下稱《風險手冊》)將中國的短期信用風險評定為A3級,中期信用風險則為“低風險”。

《風險手冊》是由法國對外貿易保險公司(下稱“科法斯集團”)與商務部研究院合作在中國出版,對世界151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信用進行了分析和評估。科法斯國家風險指標共分為七個等級,A1到A4表示國家風險穩定良好,B表示國家風險尚可,延遲付款情況常見,C表示國家風險較高,D表示國家風險非常高。

科法斯集團中國區總經理RichardBurton表示,由於對中國相關數據掌握不足,這本手冊裏暫時沒有發佈中國的企業欠款指數,但是,“我相信中國的企業欠款指數會在世界平均水準線之下,因為中國企業對外付款做得比較好。”

柴海濤認為,目前國內對貿易風險的研究成果還非常稀少,《風險手冊》將為中國企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提供一個良好的工具。(王羚)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