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上半年中部經濟高位運作 比全國同期均速高1.1至4.8個百分點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8 月22 日 | 文章來源:中國統計資訊網

在我國區域發展的漫漫歷程中,中部地區曾有過無數的輝煌和讚嘆。改革開放後,中部地區又有過不少的失落和唏噓。進入新世紀,機遇終於又一次降臨,從“中部塌陷”的尷尬到“中部崛起”的吶喊,從2004年全國“兩會”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訴求,到“中部崛起”首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納入今年六項任務之列,“中部崛起”已變成從官方到民間的共識,成為各省加快發展的目標和實際行動,並且這種行動已初顯成效,中部經濟快速啟動和爬越的局面初現端倪。

一、經濟增長速度加快、比重提高,“中部塌陷”局面得到初步扭轉

2001年以來,中部經濟發展逐年加快,中部各省經濟增長速度(按可比口徑)由8%-11%提高到目前的11%-14%,2004年有明顯加快之勢。2000-2004年,中部地區六省生産總值由19791億元增加到32099億元,增長0.62倍;增幅高於同期全國GDP增長的0.52倍。中部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GDP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由2000年的22.12%上升至2004年的23.51%,上升了1.39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5576元提高到8874元,增長0.59倍;比同期全國增長的0.49倍高。中部地區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相當於全國每人平均GDP,由79.00%上升為84.25%,上升了5.25個百分點。

2005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經濟仍保持高位運作,比全國同期平均增速高1.1至4.8個百分點;河南生産總值增幅(14.3%)繼續上揚,山西、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呈小幅回落態勢;上半年中部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同期GDP的比重繼續上升至24.62%。

在反映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中,2001-2004年期間中部地區總量指標佔全國份額上升的指標有: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外商直接投資額、高速公路建成總里程;與全國水準比較,差距呈縮小趨勢的指標有: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每人平均固定資産投資、每人平均外商直接投資、人口城鎮化水準,等;高速公路密度等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由此初步判斷: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正在夯實,環境正在改善,後勁正在增強,經濟增長快速啟動和爬越的局面已初現端倪。

二、投資是推動中部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中部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2000-2004年,中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由5597億元增加到12628億元,增長1.26倍;高於同期全國增長1.13倍的水準。固定資産投資總額佔全國總額的比重由17%上升為18.02%,上升了1.02個百分點。每人平均固定資産投資額由1577元提高到3482元,增長1.21倍,高於同期全國1.08倍的增長;相當於全國每人平均水準,由60.7%上升為64.58%,上升了3.88個百分點。同期,中部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7329億元增加到10993億元,增長0.50倍,低於全國0.58倍的增長幅度;佔全國總額的比重由21.46%下降為20.38%。每人平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為全國平均水準的76.6%下降至73.0%,下降了3.6個百分點。同投資相比,消費增長嚴重滯後。

2000-2004年,中部地區生産總值增長了0.62倍,消費僅增長0.50倍,出口雖然增長了0.96倍,但由於出口規模小、外貿依存度低,對經濟的貢獻小,而投資增長了1.26倍,投資對中部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5%到70%,投資成為新世紀以來推動中部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基本建設投資的快速增長大大推動了中部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以高速公路為例,2000-2004年,中部地區高速公路建成里程由2925公里增加到8113公里,增長1.77倍;明顯高於同期全國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增長1.10倍的速度;高速公路總里程佔全國總里程的比重由17.9%上升為23.7%。中部地區高速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由28.5公里提高到79.0公里,2000年,中部地區高速公路密度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167.5%,2004年上升為221.5%,大大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交通條件和經濟發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為中部經濟的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培育區域城市圈為各省重要抓手,中部地區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提速

大力推進區域城鎮化是培育經濟增長極,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對農村人口占大頭的中部地區來説尤為重要。中部地區城鎮化水準具備一定的基礎,據資料顯示:中部省會城市在全國城市排名,城市綜合實力在8至30位之間,發展潛力在8至34位之間,城市工業化水準在9至31位之間,城市競爭力在15至32位之間。依託省會城市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各省積極推進城市圈建設,大力培育經濟增長極。正在規劃與建設中的湖北武漢城市圈,湖南的長株潭城市圈,江西的昌九景城市帶,河南的中原城市圈,山西的太原、大同城市帶,安徽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都市經濟帶,初步勾畫和構造了中部城市圈(帶)的基本框架。2000-2004年,中部地區人口城鎮化率由29.5%提高到35.1%,提高5.6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大約提高1.4個百分點,中部城鎮化進程略快於全國進程。但同全國平均人口城鎮化率比較,中部地區大約還低6.8個百分點。

從産業的角度看,中部地區的落後主要表現在工業的落後,2000年,中部每人平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只及全國每人平均水準的54.6%,工業在地區生産總值中的比重比全國低5.6個百分點。對此,中部各省積極找準定位,強攻工業,努力鑄造中部經濟的脊梁。通過工業園、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形式,積極壯大支柱産業、培育主導産業,強力推動中部地區工業的崛起。2000-2004年,中部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3900億元增加到8130億元,增加了1.08倍,大大高於同期中部地區生産總值0.62倍的增幅;工業在地區生産總值的份額由38%提高到了40%左右。

四、外資有加快流入中部地區的跡象,但經濟外向度低、國際競爭力弱的局面尚未改變

2000-2004年,中部地區外商直接投資總額由29.6億美元增加到61.6億美元,增長1.08倍;增幅大大高於同期全國外商直接投資增長的0.49倍;佔全國外商直接投資額的比重由7.3%上升為10.2%。每人平均外商直接投資額相當於全國每人平均水準,由25.9%迅速提高到36.4%。以此判斷,外商直接投資有加快向中部流入的跡象。

2000-2004年,中部地區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84.5億美元增加到349.4億美元,增長0.88倍;明顯低於同期全國增長1.43倍的幅度;佔全國份額由3.91%下降為3.03%。其中:外貿出口總額由105.3億美元增加到206.2億美元,增長0.96倍,低於同期全國的1.38倍;佔全國份額由4.22%下降為3.47%。中部地區每人平均外貿出口額由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15.1%下降至12.5%。中部經濟外貿依存度由7.8%提高到9.0%,而同期全國經濟外貿依存度由43.8%提高到70%。可見,雖然中部地區經濟外向度有所提高,但水準依然很低,産品出口競爭力相對較弱。

五、部分經濟效益指標增長滯後,中部經濟增長粗放型特徵明顯

近五年來,中部經濟呈現快速啟動和回升的勢頭,但經濟效益的提高與經濟規模的擴張速度相比,以及中部地區效益水準提高步伐與全國平均水準相比,還不能同步,依賴投資拉動的,經濟粗放型增長的特徵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

一是反映經濟增長效果的一些重要總量指標佔全國的份額下降。2000-2004年,在中部投資規模、經濟總量佔全國份額不斷上升的同時,中部地方財政收入佔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的份額則由16.28%下降至15.0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總額佔全國份額則由17.73%下降至17.31%。

二是反映經濟增長效果的重要每人平均指標與全國平均水準的差距拉大。2000-2004年,中部地區每人平均地方財政收入由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58.12%下降至53.81%。中部地區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由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85.3%下降至84.0%。中部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相當於全國平均水準的92.2%下降至91.8%。

三是中部地區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與全國平均水準有較大差距,目前大約低15個百分點;投資産出比(生産總值與固定資産投資額之比)由2000年的3.54:1下降到2004年的2.54:1。

六、各省發展呈現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中部地區省際差距未繼續擴大

從經濟總量看,中部地區生産總值最高省份與最低省份之間的絕對差距,2000年為3494億元,到2004年擴大到5773億元,地區生産總值最多的省份與最少的省份的倍數,2000年為3.13倍,2004年為2.90倍,2005年上半年略有擴大,為3.11倍。各省生産總值佔中部生産總值的比重,山西、江西、河南三省呈上升趨勢,2004年同2000年比較,山西由8.31%上升到9.48%,江西由10.12%提高到10.89%,河南由25.96%上升到27.46%,分別提高了1.17、0.77和1.5個百分點;河南經濟增長勢頭強勁,2005年上半年生産總值將近佔到中部的30%。安徽、湖北、湖南所佔份額有所下降:安徽由15.35%下降為14.99%,湖北由21.61%下降為19.69%,湖南由18.65%下降為17.48%。

中部各省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與中部平均水準比較(%)及其省際差距分析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西

90.76

90.00

93.53

101.23

103.12

 

89.42

89.03

88.53

88.31

87.53

  西

86.99

86.42

88.71

91.33

92.28

 

97.10

98.03

97.96

99.68

102.49

 

128.67

129.19

126.61

123.10

118.53

 

100.89

100.11

99.92

95.37

94.67

   差(元)

2324

2587

2502

2544

2751

相對極差(%

41.7

42.8

38.1

34.8

31.0

從每人平均生産總值來看,各省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與中部每人平均水準比較,山西、江西、河南三省與中部平均水準呈持續縮小趨勢,2004年同2000年比較,三省分別提高了12.36、5.29和5.39個百分點,山西從2003年開始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高於中部每人平均水準,經濟發展表現引人注目,大有後來者居上的勢頭;河南從2004年起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躍上了中部平均水準之上。安徽、湖北、湖南的每人平均生産總值與中部每人平均水準比較,則呈持續下降趨勢。

對每人平均生産總值進行極差(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最高的省份與最低的省份之差)分析,2000年省際極差為2324元,2004年擴大到2751元,但相對極差(極差與中部每人平均生産總值之比)由41.7%下降為31.0%。進一步進行標準差分析,六省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標準差由2000年的787元上升為889元,標準差相對變異度(標準差除以中部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14.1%下降為10.0%。

由此判斷:新世紀以來,中部六省之間經濟發展差距沒有繼續擴大,總體上呈現並駕齊驅、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

七、江西經濟已躍出中部“谷底”,正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2001年以來,在工業化為核心、大開放為主戰略的指引下,江西在中部崛起戰略全面推進,並取得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

第一,大多數重要指標創造了近七、八年甚至更長時期以來的最高增幅,許多重要指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2004年,全省生産總值增長幅度創近11年來的最高,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2001年相當於中部平均水準的86.4%提高到2004年的92.3%,與中部差距縮小了5.9個百分點;由相當於2001年全國每人平均的68.3%提高到77.8%,與全國差距縮小了9.5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實現四年翻番,佔全省生産總值的比重上升到10%左右,財政被動局面得到改善;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産總值比重進一步上升到31.9%,標誌著全省經濟結構正由農業主導型向工業主導型轉換,工業化水準已進入中期階段;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並且明顯快於工業化進程,城市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推動城市化的互動局面初步形成;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速度創近8年來最高,顯著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實現了近8年來城鄉收入差距的首次縮小,統籌城鄉發展邁出了重大步伐;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裏高速公路建成1000公里的里程,創造了“江西速度”的奇跡,等。

第二,許多重要指標與中部和全國的差距不斷縮小,高於中部平均水準的重要指標個數逐年增加。2001-2004年期間,江西每人平均生産總值、每人平均固定資産投資、每人平均工業增加值、每人平均外貿進出口額、每人平均外商直接投資、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人口城鎮化水準、高速公路密度、每人平均地方財政收入等重要指標,與中部平均水準和全國平均水準相比,比率逐年上升,差距不斷縮小。到2004年,已有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每人平均實際利用外資、每人平均固定資産投資、人口城鎮化水準、高速公路密度5個指標高於中部平均水準,而2001年高於中部平均水準的指標只有1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每人平均外商直接投資、高速公路密度3個指標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準。

第三,越來越多的指標在中部排位逐年前移,居中部各省前三位的指標個數逐年增加。2004年,江西在中部排前三位的指標有6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第二位)、每人平均地方財政收入(第三位)、每人平均外商直接投資(第一位)、每人平均固定資産投資(第二位)、人口城鎮化率(第三位)和每人平均糧食佔有量(第三位);而2001年居中部各省前三位的指標只有每人平均實際利用外資(第三位)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第三位)。

這些都充分表明:江西在一些重要經濟指標上即將迎來具有重大意義的跨越,江西經濟已躍出中部“谷底”,正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

附表1

中部地區主要總量指標佔全國總量比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年末人口

28.00

27.98

27.94

27.91

27.91

地區生産總值

22.12

22.12

22.37

22.43

23.51

地方財政收入

16.28

14.89

14.83

14.63

15.02

固定資産投資

17.00

18.06

17.14

17.07

18.02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21.46

21.41

21.14

20.91

20.38

外貿進出口額

3.91

3.77

3.44

3.51

3.03

  # 外貿出口額

4.22

4.20

3.79

3.67

3.47

外商直接投資

7.26

7.30

8.36

9.94

10.16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

17.73

17.92

17.94

17.88

17.3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5.37

15.30

15.13

14.87

14.85

高速公路總里程

17.93

20.93

23.03

23.64

23.71

附表2

中部地區主要指標與全國平均水準比較(%)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每人平均生産總值

79.0

79.0

80.0

80.3

84.3

每人平均地方財政收入

58.1

53.2

53.1

52.4

53.8

每人平均固定資産投資

60.7

64.5

61.4

61.2

64.6

每人平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76.6

76.5

75.7

74.9

73.0

每人平均外貿進出口額

14.0

13.5

12.3

12.6

14.6

# 每人平均外貿出口額

15.1

15.0

13.6

13.1

12.5

每人平均外商直接投資

25.9

26.1

29.9

35.6

36.4

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

85.3

84.3

83.5

84.1

84.0

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

92.2

91.3

91.7

89.6

91.8

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儲蓄存款餘額

63.3

64.0

64.2

64.1

62.0

城鎮人口比重

-6.68

-6.87

-6.77

-6.86

-6.67

每人平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54.6

54.4

53.8

52.9

52.9

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

 

-25.9

 

 

-15.6

高速公路密度

167.5

195.5

215.2

220.8

221.5

注:①每人平均指標的比較是指中部地區每人平均水準相當於全國每人平均水準的百分比;

②城鎮人口比重、工業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一欄數據為(中部-全國)數。 (江西省統計局)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