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歌市”:民營資本盯緊文化産業“蛋糕”

隨著文化主管部門放寬民營資本進入演出市場的準入條件,逐步下放演出市場的審批權,減少審批環節,陜西民營資本進入演出市場的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成立兩年來我們做了200多場演出,基本上每場都有利潤。”陜西秦唐演出公司董事長張勝利説。秦唐公司是陜西最早成立的一家民營演出公司,目前正在配合政府未成年人教育做“好劇獻孩子”專場演出。

“政府規定做100場,現在已經完成了40多場。劇場演出的主要是《白雪公主》《玫瑰園》等適合孩子觀看的兒童劇。此次演出估計能把投資收回來,但賺不了多少錢。對於公司來説,借助政府這樣一個活動可以把公司的品牌打出去,産生社會效益、廣告效益,相當於有了經濟收益。因為我們看好的是長遠的演出市場。”

2002年以前,陜西省只有一家演出公司--國有性質的陜西省演出公司。此後兩年多的時間裏,陜西省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文化演出市場,新批了9家民營文化演出公司,並成立了一家國有的文化演出服務公司,演出市場隨之活躍起來。

“可以説,目前西安演出市場大型的、火爆的演出是靠非公有製成分撐起來的。如果不是靠這批力量,文化市場的多元化投資根本不會實現。非公有制企業是發展文化産業的強勁動力,猶如‘猛虎下山,蛟龍入海’。”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樂可錫説。

精明的企業家們看到,老百姓的消費觀念正在發生變化。過去電視把老百姓從影劇院裏吸引到螢幕前,現在文化消費多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老百姓開始理智地從電視機螢幕前走出來,尋求更多的、更高品位的文化,尋求和心目中的歌星、明星零距離接觸的機會。這種轉變給民營資本帶來了商機。

2002年以來,陜西舉辦了眾多大型商業演出。劉德華、張學友、王菲、周華健等大牌歌星紛紛來到西安舉辦個人演唱會,其場面的火爆不僅令文化部門的官員們“跌破了眼鏡”,也讓投資者大感意外。

一位演出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為了防止拉廣告和拉票,為了少交稅,投資商們往往不肯承認獲利豐厚。目前西安大型演出市場的利潤率至少在15%以上。西安當下一場大型演出投資少則200萬元,多則五六百萬甚至上千萬元。按照平均400萬元來算,一場演出獲利60萬元是比較輕鬆的。這位負責人開玩笑説,這可比投資工廠賺錢快多了。

為了控制過熱的演出市場,陜西省文化廳從審批環節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樂可錫表示,一般情況下,大型演出維持一個月一場,批多了市場就亂了。一是運作週期不夠,二來西安經濟總體實力不強,老百姓承受能力有限。(記者劉喜梅)

新華網 2004年09月07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