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經濟界人士認為目前油價不會危及經濟增長

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最近不斷刷新紀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七種市場監督原油所有平均價9日首次突破每桶40美元。紐約市場10日原油期貨價一度突破每桶45美元。

歐洲經濟界人士對最近油價不斷攀升表示憂慮,但在高油價將如何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問題上看法不一。一些分析家認為,油價不斷高攀雖然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了現實威脅,但僅高油價一個因素不大可能使目前的世界經濟增長減速。

維也納經濟大學教授塞巴斯蒂安·阿爾貝1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強調,亞洲一些經濟增長較快的國家對原油需求的增加不是導致目前國際市場油價過高的首要原因。他認為,引發最近一輪油價上揚的直接誘因是俄羅斯第一大石油生産商尤科斯石油公司因鉅額債務危機面臨停産,從而威脅到全球原油供應。其次,工業化國家正面臨運輸用油高峰、歐佩克目前沒有多餘生産能力來滿足原油市場需求、伊拉克原油出口不時受阻以及世界經濟增長帶動能源需求增加等,也都是持續影響油價的重要因素。

阿爾貝同時認為,從目前國際原油市場供求關係來看,油價將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保持高位,並有可能受突發因素影響而突破每桶50美元。國際原油市場今年的特殊形勢使世界經濟面臨考驗,但目前還無法預測高油價將對世界經濟增長産生多大的影響。

奧地利經濟研究所專家埃瓦爾德·瓦爾特斯基辛則明確表示,僅目前高油價一個因素是不可能“扼殺”經濟增長的。他10日接受奧新社記者採訪時説,如果油價長期位於每桶40美元以上,對工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油價長期高於每桶50美元,就會遏制工業國的經濟復蘇。油價每桶增加5美元,會使工業國經濟增長率減少0.1至0.2個百分點。但他同時表示,不是所有具代表性的經濟增長指標都會受到高油價的拖累,而且也不排除今年秋季國際原油市場發生逆轉、油價回落的可能性。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日前也發表報告稱,該組織認為目前的高油價還沒有對世界經濟增長構成緊迫的威脅。其理由是,美國和亞洲一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雖然使能源需求增加,但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帶動了對進口商品需求的增長,從而使德國等歐洲工業國家的出口行業從中受益。這一效應抵消了油價上揚所帶來的負面後果。

對國際市場油價今後的走勢,歐洲經濟界普遍認為,高油價是長期趨勢。瑞士《商報》10日援引經濟界人士的觀點認為,近10年的統計結果顯示,國際市場油價總體呈現抬升趨勢。由於中東地區緊張局勢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油價年底前不會低於每桶40美元,但預計2005年油價將回落到每桶32至35美元。

新華網2004年8月1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