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呈現四大新特點 關鍵階段謹防兩種傾向

今年以來,在中央一系列調控措施的綜合作用下,我國經濟運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開始得到緩解,薄弱環節得到加強,整體經濟在保持快速增長的基礎上更趨穩健紮實。這表明,面對複雜形勢,中央所採取的各項方針政策是及時、果斷和富有成效的。

調控的四大新特點

與以往相比,此輪宏觀調控主要呈現出如下幾個新特點:

一是重點突出。此次調控不是全面緊縮,而是有著很強的針對性,重點要解決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過快、規模過大,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行業盲目投資和低水準建設嚴重,資源消耗過高,以及由此所引發的侵佔土地嚴重、貸款投放過多、部分上游産品價格明顯上漲等問題,這些都是關乎下階段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的大問題。相應的調控也是區別對待,對症下藥,主要採取“點剎車”措施,沒有籠統地一刀切。

二是未雨綢繆。此次調控動手早,是在局部問題有所顯露、還沒有演化為全局性問題時採取措施的,是在各方面仍在可控之中採取措施的,是一種事前的預防性調節。儘管當前我國經濟運作中確實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但無論是在調控之初還是現在的調控中,應該説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流還是好的,整體上繼續呈現出“速度高、效益好、活力強”的良好格局,中央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出臺,主要不是為了“救火”,而是要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況,避免使矛盾進一步蔓延和激化,避免局部性問題演化為全局性問題,避免最終被迫採取傷筋動骨的大調整對國民經濟的大傷害。

三是力度得當。此輪調控實際上始於去年上半年,由於是一種預調節,調控的迴旋餘地較大,因此沒有採取力度很大的“急剎車”措施,而是根據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根據不同領域的情況,適時適度加以調節,較好地把握了調控的分寸。加強土地管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控制信貸過快增長等措施的出臺都是有節奏、按步驟穩妥推進的,沒有引起經濟增長大的起伏。從調控手段的運用看,主要以經濟和法律手段為主,並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財政貨幣政策雙管齊下,相互搭配,財政政策由前幾年的積極取向逐漸向中性方向轉變,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從緊,在調控中發揮了主導作用。在市場機制還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領域,特別是政府行為推動部分行業投資超高增長的情況下,單純的市場手段難以達到目標,在土地管理等方面適當運用一些行政手段,來制止行政違規越位錯位,在當前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是抑揚並舉。調控不是目的,而是為了經濟更好地發展,因此,此次調控採取冷熱兼治、雙向使勁的對策,在抑制部分行業過快增長的同時,對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産基礎薄弱、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等問題,也採取了許多切實有效的措施。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減少或取消農業稅、直接補貼糧農、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的出臺,為農民、農業和農村帶來了重大利好;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電力、煤炭、運輸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也進入了一個重要的機遇發展期。

經過努力,目前整體經濟正朝著預定調控方向發展,並在以下方面取得積極成效:首先,緩解了突出矛盾。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偏多、物價明顯上漲等勢頭開始得到有效抑制。其次,改善了比例關係。調控使偏熱領域降了溫,薄弱環節得到加強,經濟發展各方面更趨協調穩定。第三,增強了發展後勁。由於調控力度、調控方式掌握得當,此次調控不僅沒有影響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而且為下階段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整體經濟較快增長的新週期特徵不會逆轉,運作前景依然看好。

下一步調控亟須關注的幾個問題

宏觀調控初現成效,但更要看到,下階段所面臨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目前調控的基礎尚不穩固,經濟運作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些不穩定不健康因素依然存在,稍有放鬆,就有重新反彈的危險,有可能使前階段調控的努力和成效前功盡棄。其主要表現在:首先,部分行業的投資增幅仍然偏高:1月~5月,黑色金屬冶煉加工投資同比增長仍高達73.2%,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投資增長60.8%。此外,紡織、化工、非金屬礦製造等增幅也均在60%以上的高位上。其次,煤電油運等的緊張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經濟運作環境仍較緊張。一些地方的煤炭庫存量已連續幾個月降至警戒線以下,拉閘限電的省份已達到24個。

更須注意的是,此次調控面臨的環境比以往要複雜得多,調控的難度更大。計劃經濟的觀念、方式仍未完全退出,政府職能轉變、金融改革等均沒有到位,地方擴張衝動的願望仍很強烈。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國內經濟聯繫更加緊密,必須從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上考慮調控手段的選擇及其相應影響。隨著改革的深化,市場主體、經濟結構更趨多元化,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宏觀與微觀、國有與私營、外資等,各方面對形勢的判斷、對調控的認識以及所追求的目標自然也不盡一致。

謹防兩種傾向,抓住調控創造的機會

目前宏觀調控進入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階段,要順利實現“軟著陸”,關鍵是要把各方面的認識統一到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各項具體部署上來,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扎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要注意防止“兩種傾向”。

一方面如前所述,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還不少,有的還相當突出,宏觀調控應繼續堅持,不能動搖,避免“一叫就松”,更不能走過場,調控過後“舊病復發”。另一方面也應注意把握好調控的節奏和力度,避免力度過大,傷了經濟的元氣。此次調控出臺措施比較密集、力度較大,由於滯後效應,到目前為止政策效應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調控是需要加力還是減力有待進一步觀察,要注意避免週期效應和政策效應的疊加。調控措施的運用上,要雙向使勁,抑揚有致,全面準確理解中央加強宏觀調控的真正含義。

調控不是目的,經濟發展過快會出問題,同樣經濟發展過慢甚至不發展問題會更大。當前繼續加強對土地、信貸等的調控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因為怕擔責任就不批土地、不敢貸款,聽任外資項目的流失和經濟的滑坡。從近幾年的情況看,隨著市場供求環境的變化,經濟運作總體上是“剎車容易升溫難”。當前要在各方面關注調控降溫效果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加大對需要升溫行業的宣傳力度,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有市場、有效益的建設項目,對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對有利於增強我國企業和産品國際競爭力的投資要繼續大力支援。

加強調控只能“降溫”,不能“去病”,當前經濟運作中的問題不能靠緊縮解決。“經濟逢三必熱”(1993年和2003年),問題迴圈往復出現,表面上是企業追求短期利益使然,根子在體制不合理。如果不是一些地方靠舉債大搞“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如果不是政府從土地、稅收方面給開發商大量優惠政策,如果銀行嚴格按照信貸政策把好貸款關,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産投資的超高增長是不可能的。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緊緊抓住調控創造的機遇,進一步深化政府管理體制、金融體制、投融資體制等的改革,切實理順經濟運作機制、減少行政對經濟的干預,國民經濟才能走出波動大、效率低、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的老路,最終邁上良性迴圈的軌道。(國家統計局 萬東華)

半月談 2004年07月09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