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傳導不暢宏觀調控仍須落實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統計數據稱,今年前5個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1105億元。有專業人士稱,金融宏觀調控成效進一步顯現。但有專家就此評述,由於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宏觀調控政策還有待進一步落實。

貨幣政策不搞“一刀切”,實際執行中有偏差

剛從山西、大連等地考察回來的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秦池江,向記者介紹了考察的一些發現和感受。

秦池江説,對宏觀調控,央行一再強調,要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但在實際執行上存在偏差。例如,商業銀行為了達到壓縮貸款的目的,對企業放貸進行清收。但實際執行的結果是,對好收的企業就清收的多,有的商業銀行把企業正常的流動資金也收回來了。而對央行、銀監會明令要求進行限制的放貸,則往往難以收回來。

他介紹説,個別商業銀行甚至不分企業經營狀態好壞、企業大小,把授信權全部收到省一級分支機構,對當地經濟發展及企業貸款産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

據記者了解,對於當前宏觀調控存在的某些不正常現象,央行也比較清楚。上月中旬,央行召開大區分行負責人會議,對當前宏觀調控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對今年二、三季度工作任務進行了佈置。會後,大區分行也相繼召開了中心支行工作會,會議進一步強調,人民銀行繼續進行宏觀調控,進行窗口指導。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影響宏觀調控效果

專家普遍認為,中央確定的宏觀調控的步驟及進度是適當的。但觀察前一段時間宏觀調控的效果,秦池江表示,目前存在問題是,宏觀調控的窗口傳導機制不暢,影響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及目標實現。

以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分析,今年前5個月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1105億元。但“1105億元”這一數字並不是貸款總量減少,也不是貸款絕對額的減少,只是今年1至5月貸款增量的減少。值得指出的是,去年是貸款大膨脹的一年,去年上半年金融機構新增加貸款額為1.8萬億元。央行公佈的數據説明,今年上半年的實際貸款規模並不小。

秦池江認為,就目前的貸款規模來看,不構成經濟緊縮、信貸緊縮,宏觀調控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問題更為緊迫的是,當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宏觀調控的效果。

在今年4月13日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討會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指出,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可以觀察到,金融機構的經營目標在逐步向利潤最大化目標轉變,但和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比,還有差距。一些金融機構,特別是一些大的金融機構,依然沒有擺脫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所留下的“官本位”的特徵,在經營目標中,個人的職位級別往往排在利潤指標之前,這無疑會影響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傳導效果。

秦池江此次考察,也深切感受到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扭曲。一些商業銀行對貨幣政策認識簡單化,認識上不統一,以及銀行自身考核機制不健全,沒有建立正向激勵機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效果。

他舉例説,此次宏觀調控對一些投資過快的行業,如鋼鐵、水泥、房地産等採取適當緊縮政策是適當的,但在執行過程中,部分商業銀行對諸如高科技、中小企業、農業企業,以及有市場、管理健全的企業貸款也採取緊縮政策,則是不適當的。

貨幣政策下一步取向: 加息可能性有多大?

對下一步宏觀經濟政策取向,雖然出現了一些影響貨幣傳導機制的現象,但總體上看,目前宏觀調控的目標及手段是適當的,並且宏觀經濟正在向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因此,有專家認為,暫時沒有必要再出臺新的宏觀調控措施,特別是升息。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王小廣博士認為,下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經濟缺乏通脹加速的基礎。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長主要推動力是糧價上漲,今年1-5月份,CPI上升3.3%,食品價格上漲的貢獻達2.7個百分點,即除食品外的非食品價格僅上升0.6%。因此,當前通脹率並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麼高,就工業品來講,實際上仍然是處於“通縮”狀態。

從趨勢來講,CPI增長有望在二季度末或第三季度逐步回落。一是因為今年夏糧增産已成定局,農業部的數據稱今年小麥將增産25億公斤左右,由於擴大種植面積和天氣較好,預計秋糧也會明顯增産,這將對目前的糧價上漲形成一定的抑製作用,並拉動CPI下行。二是多重跡象表明,CPI增長有見頂的趨勢。5月份CPI環比下降0.1%,再結合當月生産資料價格出現連續7個月上升後的第一次回落,説明5月乃至6月CPI的上升只是由於時滯因素的作用。

也有一種觀點認為,CPI增長超過5%就應該加息,或者CPI增長連續三個月保持5%以上就必須加息。那麼,如果三個月之後回落怎麼辦,要降息嗎?王小廣認為,關鍵是看CPI增長在5%以上是不是呈逐漸加速的趨勢,如果連續三個月都是保持5%上下,並無加速上揚的趨勢,則沒有加息的必要。

專家指出,對加息問題要十分慎重,不僅因為它是一種總量調控措施,把握不好,會對整個經濟産生明顯的收縮作用;而且在當前情況下,因本外幣利差擴大,增加套利空間,從而導致國外熱錢大量流入,這將增加人民幣的基礎貨幣投放量,還會增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專家認為,儘管兩年多來中國經濟強勁增長,但由於就業不足和消費增長不夠強勁,使得國內市場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同時,國際市場供給充足、全球通脹率均維持在相對較低的水準,這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而通脹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此情況下,只要物價增幅在達到5%後不再繼續加速上揚,便不必加息;宏觀調控政策也應僅限于結構性調控,不必採取全面的緊縮措施。(楊明煒)

中國經濟時報 2004年7月5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