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CPI上漲4.4% 宏觀經濟數據刺激加息呼聲

如此前所料,新近出爐的5月份宏觀經濟數據使市場的神經重新緊張,開始考慮央行加息的可能性。資本市場對可能的加息作出了重大反應,股市連探新底,穿破年初1400點,債市陰霾不散。一度平息的加息風波再度襲擊,考驗著投資者的脆弱防線。

上週五,國家統計局公佈,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4.4%,其中城市上漲3.9%,農村上漲5.2%。與4月份比,則下降0.1%。而上週四,統計局還公佈了另外一項數據:5月,全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增速比上月回落1.6個百分點,一些能源、原材料等國家重點“關照”的行業有所回落。

CPI漲幅是否達到5%一直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央行加息與否的臨界點。而在此前的5月份,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央行是否加息將視CPI的增長狀況而定,如果CPI上漲超過5.3%的一年期貸款利率,那麼央行很有可能祭起加息的大旗。

CPI、工業增加值是目前已經公佈的5月份重要數據,接下來的本週,國家統計局還將公佈包括固定資産投資等在內的重要數據。如果數據比想像的樂觀,説明情況已經通過前段調控尤其是4月份以來的系列“重拳”得到改變,那麼,加息也許仍將緩行。

但是,從央行行長周小川、副行長李若谷等作的表示來看,不排除央行正趨向於加息的可能。6月8日,周小川在濟南等地調研時表示,“利率變動要跟上價格變化,否則會形成負利率,導致居民消費行為和消費傾向的變化”。而李若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果5月份的數據不太樂觀的話,央行將採取包括全面上調利率的進一步行動。

事實上,即使在決策層內部,對於是否應當加息也看法不一。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李揚月初曾表示,物價上漲的趨勢將會出現逆轉。目前,本外幣利差較大,如果加息的話,套利空間會進一步加大,從而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而加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但是,在學術界,加息的呼聲卻一直存在,5月份的數據更是刺激了這種呼聲。

13日,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袁鋼明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他一直主張加息。但他否認了現在的通貨膨脹是比較高的説法,認為只是負利率狀況的進一步發展。按照目前的商業銀行一年期存款1.98%的利率計算,即使不扣除20%的利息所得稅,老百姓負擔的負利率已經達到2.42個百分點。

袁鋼明認為,從4月份數據來看,物價上漲主要是由於燃油、電力、水等政府、壟斷行業控制的價格上漲造成的,而不是以市場為主導的漲價。老百姓承受著比較大的壓力,也對這種漲價感到不滿。

物價上去了,利息又不加,袁鋼明認為,這對老百姓很不公平。“現在的政策主要是從國家、從銀行的角度出發,而不是主要從老百姓是否受惠的角度出發。”

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易憲容13日接受本報採訪時也表示,央行早就應該加息,而不一定非得等到物價上漲到5%左右這個關口。“英國、紐西蘭等國家物價上漲1%或者2%多一點,就可能加息,為什麼一定等到5%呢?”

易憲容表示,目前的銀行利息體系肯定是一種扭曲的體系,加息對於經濟的影響,也許並沒有想像的大。國內經濟好不容易從長期的通縮狀態擺脫出來,為什麼又要低價運作呢?

從5月份的數據來看,易憲容認為,中央的決策顯然産生了作用,但是具體有多少影響,實際與數字可能有差距。他認為,行政方式的調控馬上就會産生反應,市場的方式實際效果則可能要滯後好幾個月。但是行政調控的方式會帶來不良後果。

而袁鋼明則對某些宏觀調控的效果持保留意見。他認為,在中央的嚴厲措施下,鋼材價格暴跌,以致許多工廠成片倒閉。“把一個行業打下去是很容易的,但是不能為了壓縮亂投資就採取一刀切。”

袁強調,即使物價漲幅達到5%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經濟的整體運作狀況保持良性就可以了。他主張,物價應當維持適當高位,而利息則要慢慢調高。“説到底,利息是個工具,而不是目標,不能為了維持利息不動而採取其他不適當的方式。”

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6月14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