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新交易規則給我帶來了什麼

    有利於提高市場的可信度

    上月底,滬深兩市交易所發佈了新的《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以下簡稱《交易規則》)。那麼,這個新《交易規則》究竟新在何處?對市場又有何影響呢?

    就交易規則的新意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B股交易由過去的T+0更改為T+1,而且具體規定了實施變更交易的時間,即B股市場的T+0交易制度將於3個月後終結。至此,滬深B股交易除申報價格仍以美元與港元計價報價以及滬B股對投資者不實行指定交易外,其他規則與A股統一。因此,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這為A、B股合併又掃除了一道障礙。就發展趨勢而言,A股與B股的合併是在情理之中。因為在今年年底入世後,在一定期限後,外資進入、人民幣與外幣自由兌換將成為現實,那麼,原先作為引進外資的一條折中辦法的B股已無存在的必要,所以,合併是可期的。但這並不會對B股走勢産生更大程度上的影響,倒是可能降低B股交易的活躍程度,B股市場的短期走勢不容樂觀。

    二是上交所證券的收盤價作了重大改變,由原來的該證券最後一筆成交價改為按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鐘交易的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確定。這有兩方面的功效:一方面,使得滬深兩市交易所的收盤計價方式趨於一致。而我們知道,在技術分析中,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收盤價是最重要的四個參考因素,但是在前期滬深兩市收盤價的不一致,使得技術分析會出現一定的不可比性,進而使得技術分析的準確度降低,如今統一收盤價的計算有助於扭轉這種格局;另一方面,則有助於抑制操縱價格的行為。眾所週知,此前在證券交易過程中,不少機構投資者在尾盤以較小一筆的成交量就能夠左右收盤價,這在交易清淡時更是如此。但是,新規則是以最後一筆交易的前一分鐘的成交量加權平均確定,那麼,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就難以左右收盤價,至少不會那麼輕易地左右收盤價。這能相對真實地反映相關證券的收市成交情況,對保護中小投資者起著較為實質的作用。

    三是新《交易規則》首次對“大宗交易”進行了規範:“證券單筆買賣中申報達到一定數額的,交易所可以採用大宗交易方式進行交易。”並對大宗交易的成交價格、交易達成,對指數的影響及披露進行了規定。但是對大宗交易的數額界定、價格確定方法等細節並沒有明確規定,看來,這要等到實施細則的出臺了。但不管怎樣,在開放式基金即將組建、封閉式基金目前已成為市場主流資金的背景下出臺此項規定,對於規範機構投資者的操作手法、引導市場投資理念,還是有著一定積極作用與現實意義的。

    有點“新瓶裝舊酒”的味道

    新《交易規則》在弱市中悄然登場了。之所以稱為“悄然”而不是“閃亮”,是因規則公佈後,除了B股應聲而落外,幾乎沒引起A股投資者的注意。通常一項遊戲規則的改變,必然會激發起市場的“興奮點”,新規則沒有讓投資人興奮起來,是因為“新瓶裝舊酒”,索然無味。

    首先,B股“T+0”改“T+1”向A股看齊,毫無新意。從表像上看好像A、B股真要接軌了,B股應該大漲特漲。然而,B股卻反其道而行之,出現了大跌。“T+0”原是A股的專利,據説是為了抑制投機而改為“T+1”,改了後投機風止住了嗎?樹欲靜而風不止,投機風卻愈演愈烈。上市公司假貨劣貨層出不窮,除了當籌碼,還能當黃金長期持有保質增值嗎?據説,B股在對內開放時,沒有執行“T+1”是考慮到香港及境外投資者的習慣,“T+1”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震蕩,但以散戶為主、流通不暢的B股更加不活躍,最終只有回到“解放前”(對內開放前)的“水深火熱之中”。

    其次,收盤價滬市向深市看齊,換湯不換藥。在新《交易規則》出臺前,深滬兩市收盤價演算法各不相同,滬市是實價算,而深市是以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鐘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算。在這之前,我們也經常看到深市的莊家在收市前10分鐘拉抬和打壓股市。一分鐘説明什麼?倘若一分鐘就能使莊家改邪歸正,那我們龐大的監管機構是不是就應該吃一點“曲美”而減減肥了呢?

    再次,為大宗交易開方便之門,多此一舉。大宗交易在A股市場並不多見,只有在成熟的資本市場才能見到,譬如像美國的第三交易市場。大宗交易規則是針對大機構進出方便而設立的,中小投資者對其反應麻木。

    新瓶裝舊酒,投資人喝到的是降低了度數的水,當然醉意就不會濃,更不會熱血沸騰了。

    《北京晨報》 2001年9月0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