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入世對中國居民消費將産生五大影響

    按照世貿組織的要求和我國所作的承諾,大幅度、快節奏調整現有經濟體制、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將進一步加快國內經濟格局的積極變化,特別是在入世過渡期擴大開放,對中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和消費品市場將産生五大影響。

    1、緩解國內消費品供求矛盾,增加有效供給,釋放中高收入群體消費購買力存量,促進消費品高價格體系的解體。

    目前國內産品種類大約40多萬種,而國際市場産品種類在150萬種以上。入世後,可供城鄉居民家庭消費的産品肯定會明顯增加。那些過去由於國內保護、維持壟斷等原因而被阻止進入國內的商品,將不再受到限制。這將緩解國內消費品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並首先使中高收入群體中一部分國內無法解決的高檔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填補國內結構性供不應求的空白。

    最典型的産品是進口轎車。按照中美協議,中國汽車進口關稅最遲到2006年,要從目前的80%—100%下降到25%,零部件則降至10%;同時,也將逐步取消進口許可證、行政審批制度和各種數量限制等非關稅保護;外商將按照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協議,在進入中國汽車業以後,開始享受國民待遇,原來針對外商的“國産化要求”和“進出口平衡要求”等産業進入限制也將被取消。在這種變動之下,不僅國外轎車會大幅度降價,而且國産轎車也將主動地或被迫地降價。連鎖降價效應必將導致購買力存量釋放和消費需求的明顯增長。

    2、加劇國內消費品市場在品種、品質、價格、服務、信譽等方面的競爭,促進消費品市場供求結構的“開門調整”。

    擴大開放以後,消費品市場競爭將在更大範圍展開,消費品更新淘汰速度將加快。但是在不同的産業、行業,競爭狀態和影響力又有所不同。例如,一些産業,入世前國家壟斷或行業壟斷,入世後將會受到較大衝擊,消費者將會明顯受益;反之,入世前,競爭比較充分,競爭力較強的産業,消費者已經受益非淺,入世後,所受的衝擊不大,同時消費者受益不會很明顯。

    消費品市場的競爭不僅會在更大的空間展開,而且,競爭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在品質、價格競爭之外,還要展開銷售服務、商業信譽和行銷方式等全方位的競爭;在國內生産企業和外商生産企業之間的競爭之外,還將展開中外商業企業之間的競爭,以及加劇在我國投資的各種外商企業之間的競爭。

    在這種格局下,地方政府、主管機關的保護將不復存在;依靠行政命令來推動的消費品供求結構的“關門調整”,也將被更加規範、透明、公平的市場化、公開化、全面開放式的“開門調整”所取代,進而引導消費品市場結構的優化調整。

    3、在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下,消費國際化將進一步顯現,我國消費品市場和居民生活將從半封閉轉向全面開放。

    消費國際化是指居民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等消費資源的來源、消費選擇的範圍、消費品價格的形成、消費時尚習慣的變化等來自許多國家和地區並受到其全方位的影響。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居民消費國際化首先是題中應有之義。新型行銷方式、最新國際時尚以及多種文化風格的産品示範,會促使國內消費品市場越加國際化。隨著消費地位的上升和消費層次的多樣化,特別是消費品進出口對流量的增大,我國將加快“消費國際化”的步伐。

    從北京、上海、深圳等開放城市的調查中了解到,在考慮新的城市發展戰略時,這些城市都在進一步強化城市的商業功能。在這些商業中心區域,將能夠及時買到與國際市場同步、來自世界各地的名特優新精産品,從而以沿海大城市為先導,推動我國城鄉居民消費進入資訊靈通、反應快捷、全面開放、與世界同步的新階段。

    4、由於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存在的收入消費差距,入世後,有可能加劇消費品由東向西的“擠壓傳遞效應”。

    由於沿海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人口密集,改革開放步伐領先,經濟發達,收入、消費、購買力整體水準相對較高,市場容量、消費規模較大,消費活動相對集中,因此沿海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在率先享用到更多外國商品和服務的同時,也將最先感受到商業化競爭進一步加劇的壓力和後果。

    入世後,沿海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消費品市場的競爭加劇,有可能使相當一批原屬本地生産、自行消費的産品及其工商企業被當地市場淘汰出局。由此形成原東部地區消費品向中西部進一步擠壓的“衝擊傳遞”,從而加劇中西部地區消費品市場的競爭。由此,在東部和中西部之間,在名義收入差距拉大之外,又將增添實際生活、消費水準的差距,東部將更多地分享到開放帶來的各種好處;一系列的擠壓效應,將使得中西部地區和以農民為主體的廣大中低收入群體,進一步成為吸納原國內中低檔消費品的主要市場。

    5、在消費國際化的情況下,危害消費者身心健康,甚而造成傷害的可能性也隨之國際化,消費安全受到挑戰。

    消費安全是指對城鄉居民在日常消費中應當避免的、可能發生的各種身心健康侵害、傷害所進行的防範和保護。

    消費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在消費日趨國際化的地區,危害消費者身心健康,甚而造成傷害的可能性也隨之國際化了。經貿關係越緊密,消費傷害從一個國家和地區向其他國家和地區蔓延的可能性就越大。最近幾年,肉食品消費傷害表現得最為突出。源自西歐國家,危害人身健康、損害畜牧業的二惡英、瘋牛病、口蹄疫頗有防不勝防之勢,令世界各國大傷腦筋,經濟損失慘重。

    入世以後,我國消費安全肯定將受到更大範圍、更多方面的挑戰。其中消費品品質技術方面的安全防範至關重要,事前防範和事後控制的難度也最大,而加強食品特別是肉食品及其原料、動植物産品檢疫、檢驗更是重中之重。為此要依照國際慣例,加強對外開放條件下消費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和品質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在國際經貿活動中,依法嚴密防範國際化的消費安全隱患,保護國家的消費安全,維護城鄉居民消費者的正當、合法權益。(宋則)

    《經濟日報》 2001年8月2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