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棉紡業亟待産業升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出口國,2000年,我國紡織品出口額為522億美元。但同時,中國又是棉紗凈進口國,2000年,我國棉紗進口達46萬噸,出口33萬噸。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理事長徐文英日前指出,處於我國紡織工業基礎地位的中國棉紡織工業,由於歷史原因,存在加工能力偏大,低水準重復建設嚴重,技術水準低、裝備落後等不足。面對當前世界範圍産業結構調整迅速改變原有國際分工和競爭格局的新形勢,中國棉紡業亟待提高産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加速産業技術升級的步伐。

    徐文英談到,當前中國棉紡行業主要存在技術裝備水準不高,勞動生産率低,産品品質、品種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要,紡織原料流通體制不適應國際競爭等問題。在技術裝備方面,目前我國20世紀90年代水準的棉紡設備約佔三分之一,20世紀80年代及70年代水準的棉紡設備佔三分之二。國際上工業發達國家清梳聯合機、自動絡筒機、無梭織機佔有率分別為50%、90%、80%,而我國只有14%、32%、9.3%。由於技術裝備和工藝水準的落後,導致勞動生産率水準與國際工業發達國家差距較大,如:先進國家紡萬錠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業已達到萬錠用工30人水準,我國普遍水準在200至300人。在産品品質、品種方面,我國棉紡織産品品種單一,細和特細紗、精梳紗比重低,混紡産品除T/C等少數品種外,各種纖維原料不同配比混紡、各種紗線交並、交織、各種織物組織變化和各類大小提花産品少。到2000年,精梳紗、無結紗、無梭布比重分別為19%、43%和24%。在流通體制方面,長期以來,我國棉花供銷體制改革滯後,導致對國際市場變化反映遲鈍,國內價格往往背離國際市場。在1991年前,國內棉價一直低於國際市場,1992年、1993年,國內棉價與國際價格逐步接近,1994年,國內市場實際棉價已高於國際市場,直到1999年上半年,國內棉價一直高於國際市場。2000年由於國內棉花供大於求,棉價下降,基本與國際市場平衡。2001年以來,受國際經濟下滑影響,國際棉價下降,而國內棉價卻持續走高,嚴重影響了國內棉紡企業的競爭力。

    徐文英進一步談到,為了應對加入WTO後的國際挑戰,加快技術進步,推進棉紡織行業産業升級,已成為我國當前棉紡行業亟待解決的課題。他指出,更新改造現有落後設備是實現産業升級的基本條件,同時,實現産業升級是保持和擴大我國棉紡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新華社 2001年8月23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