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與GNC
葛豐

從不盡合理的國際秩序出發及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中國不能始終採取出口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關於這一點,無論是為了讓國民切實享受到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實惠,還是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來説,均係題中應有之義

10月13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改革現行出口退稅機制的決定。據此通知,平均退稅率將由目前的15.11%下降至12.11%。普遍認為,此舉有望實現下述三點政策目標:一、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二、為財政減負並明確出口企業收益預期;三、加速貿易結構調整,敦促産業升級。

而在此外,以筆者愚見,這次退稅率下調,或可更視為中國經濟由出口導向而逐步過渡為內需導向的起點。

眾所週知,中國的出口退稅制度始於1985年,由於1997年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造成中國出口額大幅度下降,政府從1998年開始逐漸調高出口退稅率。到1999年7月,中國出口商品的綜合退稅率攀升至現行水準。

事實上,關於出口退稅政策的性質一直存在爭論,但共同的看法是,出口退稅對出口具備較強的刺激作用,尤其從1998年始,出口退稅政策對於中國順利度過亞洲金融危機、擴大內需、避免通貨緊縮惡化功不可沒。

然而,事過境遷,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而中國經濟一枝獨秀這一大背景下,來自海外的“雜音”不斷,最典型者即為以美、日為首的西方國家以種種手段不斷叫囂人民幣升值以轉嫁其國內經濟“危機”;另一方面,大量統計數據表明,當前中國經濟領域存在的最主要、最突出的矛盾是:較快的經濟增長伴隨明顯的內需不足;較快的經濟增長伴隨偏低的物價水準;較快的經濟增長伴隨較高的失業率。而若從國家戰略高度來考察這一系列不和諧音符,應該承認,它符合“轉軌加新興”這一基本國情但未必完全契合大國、強國起飛後的發展路徑。

日本經濟學家青木昌彥在其《並非失落的十年———轉型中的日本經濟》一文中提出了頗具衝擊力的新概念———GNC(GrossNa-tionalCool,國民生活快樂指數)。針對國際經濟學界對日本經濟的通常看法,青木認為日本近10年的發展模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日本經濟運作中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GNC正在事實上取代GDP,成為日本經濟運作的重要衡量指標。日本經濟中最為活躍的企業,已經是一些著重開拓個人體驗的商業領域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生産的産品在傳統的GDP增長指標之外,正在事實上改善日本人的福利狀況。

與之相對應,必須承認,在過去的20多年裏,由於出口的擴大,中國出口産品的價格正在大幅度下降,與之相應的貿易條件也在不斷惡化。儘管中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用美元換算後的每人平均收入並未呈現相應程度的上升。因此,從不盡合理的國際秩序出發及可持續發展的眼光來看,中國不能因為與美、日之間貿易摩擦有所緩和,而始終採取出口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中國必須在推動産業升級的同時,轉換增長方式,實行內需主導型的增長模式。關於此結論,無論是為了讓國民切實享受到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實惠,還是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角度來説,均係題中應有之義。

而這一點,正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國家戰略不謀而合。

國際金融報 2003-10-21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