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結構調整期企業怎樣轉移投資風險

    最近一個時期,價格戰愈演愈烈,鬧得最兇的是彩電“集體跳水”,而剛剛面市不久的DVD也加入了降價行列。為什麼不少企業項目投産後很快陷入價格惡戰的旋渦,而投資回報則遙遙無期。

    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出現重要轉機,各項需求增幅提高,從企業角度看,應當把握市場變化,抓住擴大生産和投資的機會。但受一系列因素影響,1—6月份集體和個體投資雖然同比增長了7.9%,卻仍大大低於12.1%的總體投資水準。而且就絕對量來看,社會投資比例還是偏小,企業增加投資的顧慮仍然比較多。 

    結構調整期企業投資風險明顯增加 

    近年來,我國經濟正在發生重要的階段性轉變,在這種結構調整的轉變階段,企業的投資面臨較大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行業競爭激烈,市場淘汰加快

    ——首先,發展階段變化的一個重要標誌是買方市場形成,我國經濟總量的運動模式也因此發生了深刻變化:從短缺的供不應求的不均衡狀態轉變為生産過剩的供大於求的不均衡狀態,實現均衡的條件也從抑制需求擴張轉變為淘汰過剩生産能力。而企業無論從體制或機制上,對這一深刻變化都缺少準備。當行業處於供大於求的不均衡狀態時,必然自發地進行收縮和調整。企業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來搶佔有限的市場空間,淘汰過剩的生産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競相降價的激烈競爭並導致價格水準不斷下降,一些新投資的企業由於規模、技術、産品品質等問題,在價格戰中處於劣勢而被淘汰,致使投資血本無歸。 

    結構調整困難,投資方向不明

    ——發展階段變化的另一個重要標誌是,生産和消費關係的變化。伴隨居民生活從溫飽到小康的變化,消費需求對生産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對資金技術密集的高加工度産品需求增長較快,而對勞動密集型的一般産品需求則增長較慢。面對消費需求的這一變化,我國産業無論從技術開發創新能力上,還是從體制和機制上都很不適應,産業發展戰略和規劃上也缺少相應的準備,因此産業的進一步發展遇到了障礙,出現了缺少新的經濟增長點,結構調整困難的狀況。企業對高新技術和發展趨勢了解較少,難以確定新的投資方向和把握新的生産技術,因此投資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成功率相對較低,風險相對增大。 

    面對這一情況,在經營責任日益明確的形勢下,銀行和企業的投資行為變得十分謹慎是必然的,企業進一步增加投資的積極性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結構調整期企業投資潛在空間增大 

    不過,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首先買方市場還只是初步的,而且不是在所有的商品服務領域中。例如醫療、教育、電信等方面就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現象。我國目前出現的生産能力過剩還只是低水準的,特別是我國仍然有7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農村,城市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際經驗表明,這一過程將創造巨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城市化將拉動住宅、汽車、通信、文化衛生教育事業及社區生活服務業等産業發展,據統計,城市化率(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由此新增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對經濟發展的直接和間接貢獻將達到3個百分點左右。同時,城市建設將吸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城市化人口的增加為第三産業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城市化活動將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準,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居民的需求層次也會相應地提高,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再從消費結構來看,我國居民在住、行方面的消費潛力十分巨大,目前的滿足程度仍然較低,各種服務、文化教育、娛樂、旅遊等需求的滿足程度也還不高,一般消費品的品種、品質、花色、適應度、舒適度等也都有待提高。這些都是産業發展的空間,也是企業投資的廣闊空間。問題在於經濟總量的運動模式發生了變化,投資的條件發生了變化,在新的環境條件下要有新的發展思路和投資觀念。

    結構調整期轉移風險抓住五個環節 

    樹立風險意識,把握投資機會

    ——我國企業長期以來一直生存在短缺經濟環境中,投資的風險意識比較淡薄,因此很難適應現在全面競爭的市場環境。在買方市場的條件下,任何投資、生産到産品價值的市場實現都存在一定風險,都“有一個驚險的飛躍”。因此,企業作為投資主體要有投資的風險意識,管理部門也要放手讓企業獨立面對風險,適應在新的競爭條件下判斷投資機會,進行投資決策。消極等待,因為有風險就不去投資,是沒有出路的,也是對新的環境不適應的表現。有競爭必有風險,敢於面對結構調整轉變階段的風險,積極參與競爭,抓住投資機會,企業才能闖出一條生路。 

    注重市場調查,降低決策風險

    ——在短缺經濟條件下,科學決策的重要性並不非常突出,而在買方市場條件下,科學決策則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注重充分的市場調查,注重對調查結果進行詳細科學的論證,在這一基礎上,結合本企業的基礎和特點,科學確定技改方向和實施路線,才能為投資的成功奠定基礎。從目前來看,有眼光的投資者,應當著眼的是市場的未來需求,而不是只看眼前。有些企業對産品的市場容量和社會生産能力調查不細,看到市場什麼熱銷就上什麼生産線,但是等自己的産品製造出來,市場往往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要轉産又缺資金,這樣企業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虧損、停産困境。 

    此外,企業技術改造投資也要根據市場未來需求確定技改項目,技改後的産品必須有市場、銷路好,這樣才能保證有較高的投資收益率。遵循行業發展的規律,制定合理的技術路線,確定技改方案,通過實現規模經濟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産品競爭力,盡最大可能降低技改成本。同時要堅持配套建設,有些技改項目是以消除生産環節中的瓶頸為目的的,但是舊的矛盾解決後,新的不平衡可能隨之産生,只有上下游裝置配套建設,才能做到資源充分利用,實現整體效益最優化。 

    形成持續自主創新能力,規避投資風險 

    ——結構調整期由於資訊技術使企業能夠極其快捷地獲取各種資訊,這樣一方面加速了新技術的普及,另一方面使得新産品的市場生命週期大大縮短。如果企業投資僅僅停留在單純引進和使用別人的技術,生産已有的産品,那麼未來投資風險必然很大。 

    過去,一種産品要在市場上獲得主流地位,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培養,而現在有些産品只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天就成為主流化的産品,接下來或許只要一年半載的時間就在市場上供過於求而銷聲匿跡了。正如目前的彩電價格戰,不僅發生在成熟或過時的産品品種上,而且還發生在剛面市不久的平面、數字電視上,這些超平、純平、背投等彩電品種,都是外國品牌首先推向市場,賺取比較高的利潤,過了一段時間,大家才一擁而上,可這個時候利潤已經薄了許多。對每個企業來講,如果不能開發獨出心裁的新穎産品,只是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投資的風險就很大,價格戰也就難免了。 

    因此,企業必須將投資與技術吸收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從“引進、挖潛、革新”維持簡單再生産的方式,逐步向“引進、改造、開發、創新”內涵擴大再生産方式升級,實現由單純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到改造、開發、創新以至出口技術的重大轉變,才能避免捲入惡性價格戰,才能有效地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效益。 

    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分散投資風險

    ——我國企業規模小、投資資金不足,承擔風險的能力有限,企業投資的成功率較低。因此應採取多種方式鼓勵多個主體共同投資,降低投資風險。可以根據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採用上、中、下游企業合作投資,相關企業共同投資,如石化行業的項目由油田、化工、化纖企業共同投資,使投資項目的原料、産品市場有一定的保證。在投資主體的所有制方面,可以積極推進國有、集體、私營和外資企業共同投資,如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等。為此,要進一步拓寬民營經濟的投資領域,消除行業進入限制,除少數必須由國家控制的行業外,盡可能擴大民營經濟的進入空間,在資訊産業、汽車、機電工業、材料工業等製造業要大力吸引社會投資。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利於增大投資規模,分擔投資風險,同時提高投資的成功率。 

    建立企業兼併、破産機制,限制投資風險

    ——企業不可能保證每一次投資決策都是正確的,一旦投資失誤,就要能夠“止損”。但是目前企業一次投資失誤,往往出於各種原因不能讓項目立即下馬或破産,反而想方設法追加投資,維持其運轉,以使項目起死回生。然而,這樣往往是事與願違,只能帶來更大的損失和風險。建立企業兼併、破産機制,就能在出現投資失誤時,通過其他優勢企業的兼併,使投下的固定資産重新得到利用,或者通過破産,將損失控制在最小限度內,由此大大降低投資風險。

    

    經濟日報 2000.08.29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