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內蒙呼市農民:劣質奶牛坑苦了我們

    花9100元買來奶牛,又花了4300元為其治病,牛卻不到兩個月就死了;“保證”每天能擠50斤以上牛奶的奶牛,現在最多能擠40斤,少的只能擠兩三斤牛奶;看上去黑白分明的奶牛,其實被“美過容”……6月8日,一位叫雲向東的農民面對記者唉聲嘆氣地説:“這些劣質奶牛,真把人給坑苦了。”

    雲向東是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縣)把什鄉紅房子村的農民。今年年初,旗、鄉兩級政府號召農民養奶牛致富,村裏20戶農民決定購買50頭奶牛發展養殖業。

    “我們這裡土地肥沃,地裏有大量的玉米秸稈,養牛的條件非常好。”村支書云二毛向記者介紹説,“伊利公司把我們村定成了奶源基地。農民買一頭牛,他們預付4000元資金。鄉信用社也同意每頭牛給貸款2000元。這樣,買一頭奶牛農民只需要自籌3000元左右,大家的積極性很高。”

    3月底,經鄰村一位叫祁鐵小的農民聯繫,紅房子村選出以村長趙鐵旦為首的9位農民,代表養牛戶到山西忻州曹張鄉北曹村購買奶牛。由於近來呼市地區不斷發生農民買奶牛上當受騙的事情,出發前,祁鐵小和劉進軍(山西賣牛方的聯繫人)一再向紅房子村農民保證買到“好牛”:年齡6歲至8歲,日産牛奶50斤至60斤,並負責牛的運輸、檢疫和消毒等事宜。每成交一頭牛,聯繫人按牛價的3%提取交易費。

    交易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進行。“到了山西,劉進軍根本不允許我們與賣牛戶接觸。賣牛人把牛拉到他家的院子裏,祁鐵小和劉進軍就在衣襟裏通過打手勢定價。他們商議好告訴我們,我們還價,再由他倆與賣牛的人協商,最後成交。”雲向東説,“50頭奶牛分兩批買成。他們説當地發生出售假牛的事件,政府正在整頓市場。兩批牛都是在晚上裝車運回來的。”

    第一批29頭奶牛運回來沒幾天,不少奶牛就開始“鬧病”。養牛戶把旗裏的獸醫找來為牛治病,才知道這些奶牛大多數在8歲以上,有的已經十三四歲了(據獸醫介紹,奶牛一般到了10歲左右,出奶量就開始明顯下降)。村民們仔細觀察,發現奶牛有的被裝上假牙,有的被美容過;有的産後不下奶,有的奶包裏不斷地往外流水等等,“毛病百齣”。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第二批21頭牛也運了回來,情形仍然一樣。

    第二批奶牛運回來的時候,紅房子村的買牛戶付了對方23萬元的購牛款,還欠27萬元。由於伊利公司規定看到牛才能匯款,這筆款也只有拉回牛才能付清。為了保證早日拿到欠款,賣牛方將村長趙鐵旦留在了北曹村。

     紅房子的村民對兩批奶牛的品質越來越不滿意,本可以順利付清的27萬元欠款遲遲匯不出去。4月23日,北曹村有人打來電話説趙鐵旦“跑”了,可家裏人和村民又沒見他回來。直到5月14日,趙鐵旦才回到了紅房子村。人們發現,走時頭腦清晰的趙鐵旦,已經變得神情呆滯。“他只是説公安局的人要來抓他,跟他要錢,別的什麼也不説”,趙的弟弟對記者説。5月23日,人們發現他在自己家的地裏用刀片割斷動脈,自殺了。

    紅房子村村民李成娃家門前的大楊樹上,至今還拴著一頭8000多元的奶牛,骨瘦如柴,身上還有一塊牛皮補丁。村民們説,這頭牛運回來的時候臀部就有一個窟窿,肉爛得能看見骨頭,窟窿裏面塞了一團衛生紙,買牛戶沒人敢要,村委會只好派專人先餵養著。

    一心想養牛致富的村民賈番生,一下買了10頭奶牛,只有一頭體格健壯。有一頭奶牛,生了一個牛犢後就一直在輸液,瘦得皮包骨頭,奶包腫得像一塊大石頭,還不停地流著奶水。賈番生拿著牛嘴裏掉下來的一塊兒牙對記者説:“這些牛得花10萬元。一個農民一生能見過幾個10萬元!”

    紅房子村農民的牛得了病,都去請土默特左旗的獸醫劉強來看。據劉強介紹,這些牛的主要問題是歲數大了,膘情又非常差,大部分該淘汰了。“那些三四千元錢都沒人要的牛,他們卻花了八九千元錢,真是不可思議”。

    買牛戶的牛款到現在還沒有結清。把什鄉的領導也出面調解了幾次,雙方達不成協議,而買來的牛已經死了3頭。“不管以什麼方式,欠人家的錢總是要還的,這件事情也總會有一個結果。可我們就是想要提醒別的買牛人,別再像我們這樣上當受騙了。”雲向東滿臉認真地説。

    

     新華社 2001年6月22日

    

相關新聞

內蒙鬧雪災 各地齊捐贈

錫林郭勒草原抗災救災工作全面展開

雪沙茫茫牧人愁
——內蒙古雪災現場報道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