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河南:大旱之年報增産 數字是否有水分

    在各方一片“大旱之年肯定大減産”的心理預期中,河南省農調隊的抽樣調查卻表明:這個農業大省的夏糧總産預計達到229.6億公斤,不但沒有減産,反而奪得歷史上第三個高産年。

    就全省範圍看,今年河南省旱情從4月1日開始直至小麥收割,長達60天時間大旱,是建國以來同期降雨量最少的時期。大旱之年的“豐收數字”是否有水分?

    記者走訪了河南省農調隊産量處處長、農業問題專家陳保西。他説,這個“豐收數字”是省農調隊組織對42個國家調查縣的400個村民小組的夏糧作物逐塊踏産進行統計的,採用的是國際先進的抽樣調查的統計方法,而且這一數據不受任何行政干預,沒有“摻水”,是比較真實可靠的。

    陳保西處長認為,之所以人們對這個數字有一些疑問,有些是因為對影響糧食産量的因素不了解,而有些則是因為“用老眼光來看新事物”。

    他解釋説,首先,“一有乾旱就減産”是一個落後的觀念。隨著糧食生産能力的穩步提高,河南省農業生産已逐步擺脫“望天收”:全省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100萬畝,比10年前增加了1800萬畝;小麥良種覆蓋率已高達95%以上,抗旱的高産品種不斷涌現;精量半精量播種、配方施肥、深耕等10項農業實用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科學種田已成為許多農民的自覺行動。豫西丘陵山區的2000多萬畝旱地,由於旱作技術的推廣,加之今年底墑較好,單産比上年增加11.5%。洛寧縣農民趙守義在豫西丘陵旱源上,還創出連續多年畝産破千斤的高産奇跡。

    其次,小麥是糧食作物中生長期最長的作物之一,平均達210-230天,影響其增産或減産的因素很多,應該綜合分析,而不是僅僅盯著“60天大旱”。去冬今春最為重要的播種期裏,河南省雨雪充沛,出苗普遍良好,而且大雪大大減少了病蟲害越冬基數;開春後,由於墑情好,氣溫高,一類苗和二類苗面積達到80%以上;在小麥生産後期,從4月1日開始的大旱對小麥生産十分不利,但由於底墑較好,加上各地積極組織抗旱澆麥,大大緩解旱情,而光照好,反對後期小麥灌漿有一定的好處;同時,雖説旱魔橫行,但沒有出現對小麥産量減産影響較大的幹熱風。綜合分析,今年夏糧生産的有利因素要大於不利因素。

    此外,統計表明,今年河南省小麥産量三要素,即畝穗數、穗粒數分別達到31.8萬穗和34.7粒,千粒重(1000粒麥子的重量)也有所提高,這也決定了其産量是增産。

    

    新華社2001年6月12日

相關新聞

中國今年糧食減産2500萬噸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