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造紙業亟須“強筋健骨”

    在一片過剩聲中,我國造紙行業供小于求的態勢卻日趨明顯。據測算,到2005年我國紙和紙板産量接近4000萬噸,消費量將達5500萬噸。面對近1500萬噸的供需缺口,業內人士呼籲,我國造紙工業亟須“強筋健骨”。

    來自國家經貿委投資與規劃司的消息説,結構不適應國內的市場需求,是我國造紙行業發展的首要制約。目前,我國機制紙及紙板品種已達600多種,但75%以上屬中低檔産品。由於不能自産,我國進口的紙及紙板多為銅版紙和白板紙等高檔優質産品。

    企業規模小、生産集中度低、規模效益差,是第二個制約。目前我國制漿造紙生産企業超過6500家,造紙企業平均規模不到5000噸;與北美平均産紙17.7萬噸、漿38萬噸的規模差距太大。

    原料結構不合理,是第三個制約。

    1999年我國凈進口木漿已達300萬噸,木漿佔造紙原料平均比重僅為14%,非木纖維原料超過50%,而國外發達國家木漿的比重已超過95%。

    此外,裝備技術落後,能耗、物耗高、制漿廢水污染嚴重,治理難度大,更是造紙業發展的一個硬制約。

    面對一系列的劣勢,專家指出,“強筋健體”是我國造紙行業的必由之路。

    加快技改步伐,是有效的突破口。去年,國家就將造紙行業列為財政債券支援技改的重點行業之一,並將結構調整重點選在新聞紙、高檔文化用紙和高檔包裝紙板三個市場需求較大的紙種。

    據悉,財政債券技改專項共安排造紙及造紙機械項目總投資150億元,貸款95億元。這輪技術改造完成後,我國造紙行業可以達到如下目標:關鍵紙種骨幹企業,産品品質、檔次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其中高檔新聞紙基本實現全部替代進口;增加高檔關鍵紙品種,淘汰落後的技術裝備及不適銷産品,淘汰落後生産能力50萬噸;骨幹企業技術裝備達到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準;造紙原料結構得到相應調整,治理污染,造紙廢液實現達標排放。

    經濟日報 2001年05月17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